“全面二孩”时代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仍供不应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嫂号称“金牌”,却无培训经历、无相关证件、无工作经验。“金牌”月嫂须持有的高级育婴师等证件发证混乱,花几百元就能买到,甚至一些家政公司还自制“金牌月嫂证”。(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2016年2月1日,国家标准委员会拟定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开始执行,其中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包括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以及金牌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然而,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月嫂“新国标”的标准,现实中并未严格执行,存在月嫂等级认定随意、“金牌”含金量无法保证等现象。
“新国标”的约束力不强,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管,就会滋生“金牌”月嫂市场种种不良现象,这无形中是在消费者的身边安放着“炸弹”,稍不留神就会“引爆”,导致各种矛盾发生。
消弭“金牌”月嫂市场乱象,一则,要让“新国标”发挥威力。这就需要有配套的管理措施跟上,比如,就有律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及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消费者评价机制,让月嫂服务评价更加公开,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则,在监管职责上需要再明晰。根据《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承担全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服务业的监督管理。但在实际中,家政服务业的管理涉及到人社、妇联等多个职能部门,由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管理缺位。因此,监管部门再明确、监管责任再夯实很有必要。
再者,行业自身的净化与优化也不容缺失。比如,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打造家政服务公众服务平台,通过企业经营情况、客户反馈情况等大数据系统,对企业进行信誉度评价、打分,以供消费者选择。对于家政服务企业而言,理应认识到只有按照国家标准加以规范,才能服务好客户,才能赢得市场,实现长足发展,就应该对存在的“顽疾”加以抵制和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