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提醒类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今日本报06版)
所谓微信关怀式谣言,就是打着普及科学知识、关怀人们身体健康等旗号,实则却是没有科学依据,乃至完全就是单纯为了获取微信公众关注和推广广告等,利用人们善意关心亲朋的心理,传播一些不甚科学,甚至完全就是瞎编胡连的所谓科普信息。
由此可见,“关怀式”谣言,本质上就是谣言的一种,且是利用人们爱心更快更广更深度传播虚假信息、推广广告的一种途径,目的是为了获利,是比普通谣言更加可恶和更具危害影响,是一种亟待认真对待和遏止的谣言。
据报道以及现实来看,微信等“关怀式”谣言产生和散布的渠道大致有三种。 一是一些企业等别有用心者为了故意打击对手、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引导用户打吸费电话、传播其他广告信息等多重图谋,而不惜制造吸睛式虚假谣言。
二是一些知名微信公众号为了最大限度“吸粉”,实现广告等收费时能够尽可能抬高要价,不惜制造吸睛的“关怀式”谣言,以达到尽可能多的人关注自己。
三是心怀鬼胎之人或机构,编造谣言然后通过微信知名公众号传播,各取所需,各自实现自己的打击他人、获取自身利益需要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盲目跟风者,为了得到一点蝇头小利,也糊里糊涂地传播微信“关怀式”谣言,充当了不经意的“帮凶”。显然,不管是哪一种,微信“关怀式”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快速传播,根本的原因和动力就是这一现象背后有巨大的经济等利益诉求和追逐。
面对微信“关怀式”谣言,对直接传谣微信公众号等进行限权乃至查封,对相关谣言进行适时反驳和澄清,固然非常重要和必要,但要从根本上遏止和打掉这种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动力土壤等,就要从斩断背后利益链下手,加大严查重处力度,让这样的传播无利可图,甚至成本巨大,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