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江没有想到,再次见到这张名为“十周岁的孩子们”照片,是在58年后的今天。
无数次地回忆往事,那发生在合肥文化新村楼顶的一个小时,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数十个孩子们的真实笑脸,也常常浮现在他的面前。
当霍永江拿起翻拍的照片时,找了好一会,才找到他自己,坐在最后一排的青春少年。 ▋记者 张亚琴/文 马启兵/图
通过老师的选拔
1959年的一天,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霍永江被班主任叫到了教室外。同去的还有五六个同学。班主任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着他们,然后,霍永江和同学程多介被留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是《安徽画报》需要拍摄与共和国同岁的孩子照片。班主任把同属相的同学叫出来,从个头、神态、长相等方面进行选拔。”在长江路的住宅里,霍永江介绍道。
紧接着,他们两人被班主任带到了学校对面的文化新村的楼顶,在那里,十余个孩子们第一次见面。
对摄影师印象深刻
“那么多孩子中,还有一个和我非常熟悉的,就是同校不同班的卢天供。和他聊了两句,知道了其中一个摄影师是他的父亲——卢施福。”霍永江说道。
“拍摄现场,孩子们的表情不自然。卢施福看在眼里,便把两手举起来,身子随之摆动,笑着说:‘你们看,我这老头可爱不可爱!’见状,孩子们都笑了。”这在霍永江的印象中非常深刻,而且至今回想,当时戴着一副眼镜的摄影师卢施福,都是和蔼可亲的。
这张刊登后的照片,霍永江只见过一次。“去老师办公室看到过,但当时没有意识想着买份保存起来。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是个遗憾。”
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
祖籍河北保定、出生于安徽芜湖的霍永江,现在有个非常幸福的四世同堂家庭:母亲林瑞琼103岁高龄,身体健康,不需要戴老花镜也可以看得清报纸;10岁的孙子正上小学,活泼可爱。
“1970年12月,在经历过下放、招工后,我来到了山东淄博参了军,在当时的陆军67军199师教导队当了三年的兵。退伍回来后,进入合肥市公安系统工作,一直到2009年退休。”
68岁的霍永江坦言,虽然后来通过自学、函授培训拿到了高等教育的文凭,但没进入大学接受正规的教育,是他心中的一个结。“我们与共和国同岁,经历了从无到有,所以我很珍惜现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