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节水神器”、空调扇,甚至自制旱船……你能想象,这些花样繁多,又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手工作品,都是出自退休老人之手吗?
在合肥,有这样一些老人,在退休之余,靠着兴趣和热情,做了各种各样的“DIY神器”。有的能一年节水40吨,有的能帮助老伙计们找回儿时记忆。就是这样一件件作品,让老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老人自制“节水神器” 一年能省40多吨水
“加个铁圈圈,一个月能省好几吨水。”今年80多岁的童大爷,想将这廉价却实用的节水器推广出去,与大家一起分享。埋头捣腾了3个月,童大爷打造的节水神器光荣“上岗”了。
童大爷一直是个节俭的人,为了能减少家庭用水量,他开始研究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冲水量。经过三十余次的实验,他发现了问题之所在——排水口皮套太轻,抽水力度大使之无法闭合。随后,童大爷开始“对症下药”,他在下水口的皮套上加装一个铁圈,铁圈增加了重量,每次按键就不会一次性将水冲完。
埋头捣腾了3个月,童大爷打造的节水神器就光荣“上岗”了。说起童大爷的节水器,掌管家中经济大权的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每月用水量约8吨,现在满打满算才需要四五吨,一年下来能省40多吨水。“虽说40吨水也就几十元钱,可放在村里能灌溉十来亩地呢!”相比起每月白白流掉的水,童大爷加装的铁圈就廉价得多。
老大爷自制旱船 梦想重建百人旱船队
吴大爷是合肥市红旗社区的“旱船制作红人”,每天接送完孙女上下学,就会埋头动手扎东西。他所扎的东西块头不小,经常用上铁丝、木棍,还有大量的铃铛、彩带等装饰品。
双手磨出了很多伤口之后,旱船、龙灯、花车、轿子等物品一个个出现了。这些都是进行传统旱船表演时所需要的道具,每一件都能够套在成人的肩上、身上使用,有的甚至还需要三四个人配合舞弄。“老物件都没人做了,只能自己扎。”吴大爷说。
“以前的旱船队可不只有这些,后面要扎的还多着哩,鹬蚌相争、五马破曹、老爷坐轿,整个队伍耍起来有上百人,道具全都有。”吴大爷说,他的心愿就是凭他的一身手艺和记忆,让这样的旱船队重新出现在合肥。
吴大爷用于扎道具的材料其实很普通,竹子、铁丝、彩带、彩丝以及红绸布等最为常用。但吴大爷刚开始做的时候,是到小区、街头的拐角到处去找去捡。
现在,吴大爷仍然每天都在扎道具,经过红旗社区、文化馆和公益机构的配合支持,愿意跟他一起学旱船的人已有20余人。“要想把鼓学好起码要有一年时间,鼓声是整个旱船队的灵魂和指挥中枢,到时候整个队伍要十几个鼓手配合,目前学员还远远不够。”吴大爷说。
老人钻研,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80多岁的马大爷,退休前是无线电厂的模型师。早在上世纪40年代,还在上小学的他就因为学校的鼓乐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里,他制成了近20件乐器,其中合肥第一把电吉他就出自他手。
对制琴一窍不通的他,一边看书,一边摸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出了一张1∶1比例的设计图纸。如今,这张已经泛黄的图纸仍完好地保存着,上面具体到一块木板要薄到几毫米,一颗螺丝钉嵌入在哪里。在摸索的过程中,马大爷甚至根据自己的实验,找出了教材中的76处错误,并将其整理后寄给出版社,很快收到了对方的回复和肯定。
有着做小提琴的先例,对电吉他求而不得的马大爷,决定再给自己也做一把。好不容易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物质上的窘境又随之而来。马大爷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多块,而仅仅是电吉他里的一个漆包线就要一百多,顶得上他近三个月的工资。经过三年的不断尝试,马大爷终于成功地制成了合肥第一把本土电吉他。
退休之后的马大爷将精力投入到了雕刻和剪纸之上,很快也做出了一番名堂。纸塑、泥塑、瓷刻、蛋雕……心灵手巧的他做什么精什么,一张再简单不过的纸,一块别人不要的瓷砖,经过他的一番妙手生花,转瞬间便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如今,他的蛋雕已被列入蜀山区非遗,而他本人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自制“空调扇”,一盆水加电风扇清凉一夏
“哈哈,我没有空调,但我有‘空调扇’。”大三景小区的树荫下,70多岁的赵大爷摇着蒲扇在笑谈。老人所说的“空调扇”可不是我们在超市看到的新型电器,而是自制的。大三景小区位于庐阳区四里河街道桃花园社区,是一个回迁安置小区。赵大爷住在三楼,而在他这栋楼上三楼就是顶楼。
炎炎夏日,水泥的楼顶热气渗入房屋,热浪逼人。赵大爷一个人住,经济条件一般,舍不得安装空调,卧室的床头就一台老旧的落地扇。赵大爷性格开朗,乐呵呵地给大家介绍起自己的“空调扇”。
搬来凳子放床头,拿起脸盆,打上一盆自来水放凳子上。移近老掉牙的落地扇,调低。赵大爷躺到床上的凉席上,吹着“路过”盆里凉水的风,连忙招呼着大家, “来,感受一下,是不是比电风扇的火风凉快一些了?”如果希望更凉快点,再打两盆水,泼在床底的水泥地上,电扇的风又会再凉爽几分。“比空调省钱还能保湿,我这个老头子会享受吧!”赵大爷笑着调侃。
老人自制“表扬卡”,送给公交车让座者
“老人家,你坐这里吧,我把座位让给你。”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让25岁的王女士想都没想到,会获得一张表扬卡,得到老人真诚的感激。80多岁的张大爷从兜里掏出自制的表扬卡,亲手交给王女士,“谢谢你小姑娘,你很善良,也很懂事,一个小卡片送给你表达我的感激。”
张大爷是合肥一位普通的八旬退休老人,他自制了“表扬卡”,在公交车上为那些主动让座的好心人发放。老人说,他希望能用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做好事,也呼吁所有的乘客互相尊重与理解。
“我们年轻人给老人家让个座是应该的,老人家太客气了,谢谢老人家的卡片,以后我还会继续让座的。”拿着表扬卡的王女士非常高兴,“之前我也经常让座,基本上老人家都会说声谢谢,没想到这位老人这么用心,让我很感动。”
当谈到让座人的反应时,张大爷告诉记者,让座者拿到卡片后,都很惊喜地收起来,“其实我并不在乎他们看到这些卡片的反应,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