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客“一次性死亡”关键要成常态
王菲马云合唱《功守道》 带来传统创新思考
学校家委会岂能沦为世俗“名利场”
非 常道
下一篇4 2017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宰客“一次性死亡”关键要成常态

 

▋张淳艺

近日,海南三亚严厉查处了两家存在欺客宰客行为的海鲜店,省去“口头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步骤,实行“一次性死亡”,直接吊销营业执照。为防黑心经营者“死而复生”,被吊销执照的商家相关股东及负责人将被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得担任同行业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股东。(11月5日《北京晚报》)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由工商部门责令整改,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此次三亚查处两家海鲜店,起因是在旅游警察暗访中被发现给公平秤动了手脚,分别多收了179.2元和238元。在一些人看来,多收一两百元就被吊销营业执照,是不是处罚太过严厉?实则不然。

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指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属于欺诈行为。欺诈,在主观上具有明显恶意,不论违法所得多少,都属于十分恶劣的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况且,给公平秤动手脚,显然不是这两家海鲜店在旅游警察暗访中临时起意,而是一贯的欺客宰客伎俩。对于这样的无良商家,就应该顶格处罚,以儆效尤。

同时,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也需要“重典治乱”。近年来,三亚等旅游城市频频曝出水果店、海鲜店欺客宰客事件,有关部门屡禁不止,风头一过就又卷土重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一次性死亡”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经发现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直接吊销商家营业执照,没有下不为例。不但如此,相关负责人还要被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得重操旧业。这样的沉重代价,让宰客成了十足的赔本买卖,谁再想动歪脑筋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不过,办法虽好,“一次性死亡”的措施要想让欺客宰客现象彻底“死亡”,关键还要成为常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