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保险销售实行“双录”,引来多方关注。又录音又录像,这就叫“双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一,这是一种必要的规范,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保护。有人说,这样就让保险消费者的隐私外泄,其实这是误解。保险产品销售本就该透明公开,影影绰绰神神秘秘才不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一些人可是领教过被销售人员忽悠的滋味。签合同前,一口承诺高回报率,合同签好了,保险公司翻脸不认人。这并非个例。据报道,不少人还接到过“保证收益可达15%”的推销短信。发这个短信的保险营销员是在偷换概念,将第一年的生存保险金称为“保证收益”。有的产品介绍洋洋洒洒,但是保额究竟是多少却只字未提。
据相关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63家险企被保监会及各级保监局共罚款近6000万元,而去年全年险企被罚的总金额为7836万元。从各家险企的处罚决定书中可以看出,骗保拒保、编制虚假材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成为保险行业被罚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围绕保险产品合同所出现的纠纷,取证难首当其冲。到头来,吃亏的是谁,不言而喻。但一旦签约过程中用上了双录,那就对“大嘴巴”有了制约。
有人说,实行双录后,保险产品只会更贵,更难买。理由是通过录像观察被保人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有针对性拒保。但正如专家所言,用户在投保前是要如实做出“健康告知”的,所以完全不存在为了让投保更难而“双录”的情况。
其二,这是一种“补课”。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早就实行了双录。相比之下,保险行业已经落在后面。双录,是大势所趋,是必须完成的“科目”。
对产品销售环节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销售误导等行为,必须推动规范化、透明化。双录可以让消费者说得清,监管部门查得清。有了可回溯管理办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环节更能发力。
当然,在保险行业,双录还是新举措。实行双录后,保险公司相应的成本会有所提高。但长远看来,不仅保险消费者受益,销售人员及保险公司方面也将因规范科学的管理而获利。规范化管理,必然提升人气,这对保险公司是好事。
推行双录,或许会面临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加强监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总之,必须让双录制度尽快落实到位。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