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洋房” 安居乐业
清爽的9月,M·A·C合肥百盛专柜盛大开幕!
“十一”期间,环巢湖 旅游观光巴士一个小时一班车
下一篇4 2017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住上“洋房” 安居乐业

▋记者 任金如/文 黄洋洋/图
北城
 

人是离不开房子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遮风避雨、安身立命。对一个城市而言,房子早已不单单是居所那么简单,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连续几年被央视评为幸福城市的合肥,如今的居住条件怎样?今年年底准备第三次搬家的丁先生说,合肥的住宅小区越来越有韵味;而已经在大蜀山脚下安度晚年的李爷爷说,合肥早不是之前的旧模样,这里的车多了,路宽了,楼高了,人美了……

故事一:住房“三级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来合肥已经十个年头朝上的丁先生,今年就准备第三次搬家了,他家的生活已经成了合肥大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居住需求“三级跳”般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

刚到合肥那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住过那种不到20平方米的“筒子楼”,单位分配的宿舍,没有厨房,各家各户做饭时都挤在狭长的走廊。后来为了结婚,他在亳州路买了一套10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当时觉得那个小区居住条件真好,小区里有室内游泳池、幼儿园、小超市……丁先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家能有这么“完美”。

之后购买第二套住房,完全是凑巧,因为要给家里老人买养老的房子,同时自己的单位也搬迁了,丁先生就把第二套房子选在了政务区,房子面积刚过90平方米。虽然小区内没有暖气管道,但是丁先生家自己铺了地暖,小区出门就是菜市,居住方便便利、舒服。今年准备搬进去的这套,是政务区的一套大平层,住得更好、更舒适已经成为丁先生夫妇提高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房子和房型都很漂亮,而且物业服务好,从小区内部可以直接步行到后面的商超,才开始装修,丁先生夫妇俩就在商超办了健身卡,为未来幸福生活做准备。

故事二:大蜀山下安度晚年

老合肥人,是合肥这片土地变迁的最好见证者,已经退休的宋爷爷就是其中一员。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合肥逍遥津动物园还是孩子们的天堂,邮电大厦还是合肥最高的建筑,大蜀山脚下还是荒无人烟的所在,而过去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他能在大蜀山脚下安度晚年。

搬到这边来,主要图的就是空气好,小区绿化环境、配套设施好,住得比城里舒服,宋爷爷说:“当年,这里才卖的时候,单价4000元/平方米,但是位置太偏,压根没考虑来这边买房。后来来买的时候,小区配套各方面成熟了,但二手房的价格跟新房相比翻了三倍多”。因为家人的支持,宋爷爷最终同意把晚年的家安在这里。

宋爷爷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家没有封闭的阳台上喝茶、看风景,整个小区都是浓浓的罗马式建筑风格。以前住的老旧小区,哪有这么宽敞的阳台,更甭提像现在这样,有小区内部的会所,街坊邻居周末节假日还可以一起联欢,宋爷爷说。

而且,这种小区绿化这么好真心不容易,万木丛中透出一栋楼,这是住在老城区压根无法想象的;住在这里特别安心,小区内每个社团之间都有保安,不是小区内的业主压根进不来,不像一些城里的老旧小区,压根就没有物业保安,周末在家里,推销的就可以直接敲门而入……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宋爷爷是由衷的满意。

故事三:合肥打工也能住好房

作为安徽省外来人口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市,合肥近年来激活多元主体投资建设保障房,并围绕产业发展,以企业需求拟定公租房建设计划,确保公租房需求有求必应、略有盈余,给不少招工需求大的企业和外地高管多的企业提供了生活便利。

合肥高新区某科技公司的谢经理,就是该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以前,他们公司总部派驻合肥的经理,都是只能在外租房,每个月几百元,由公司负责补助。从之前的找房子到入住,不仅耗时,而且很难找到配套设施全的房子。现在合肥市有了公租房,直接为他们这种派驻人员提供了方便。

记者在该公租房小区内看到,小区内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租住的2人间公寓,也有蓝领工人租住的8人间公寓。理发店、超市、餐馆、电信服务等日常生活所需配套设施和服务应有尽有。下班直接去餐馆吃饭,干净卫生,不用自己买菜做饭,又不要像以前走很远才能找到一家像样的饭店,谢经理感慨地说。

从去年开始,谢经理所在的公司就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为企业内部员工联系申请公租房。如今,他所在企业的200多名员工入住了高新区的公租房。 “上班近了,环境干净了,最重要的是,每个月能省下来不少钱”,不少年轻人就冲着这个居住环境来他们的公司任职,谢经理说。

故事四:别了,城中村

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城中村一直是难以回避的话题。在合肥,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一座座高楼不断屹立在城市各个角落,但是高楼的对岸依然存在着一个个城中村。臭味弥漫的垃圾场、泥泞的道路、喧嚣的环境。发展滞缓的城中村和现代化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诉说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已经入住翡翠湖边新房的沈女士,回忆起以前在城中村生活的日子激动地说:“再也没办法过以前一样的日子”。当初,肥西户口的她,来合肥市打工,因为张小郢离她所在的工厂近,租金又便宜,所以她和伙伴们一起在这里租房子。90%以上平房间距不足3米,部分楼房更是不足1米。

“那时,不少房东都会将一栋房子拆分成好几间进行出租,每月净收入就有数千元,但是租房的我们白天回到家都得开灯,因为灯关了,屋子里就是一片黑……”,沈女士回忆说,像这种城中村安全问题也有很大的隐患,那时候的她们出去上班都不约而同地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

之后,她和爱人买的新房交付,他们简单装修之后,就搬离了城中村。她们特意选了朝南的房子,选择了高层。虽然城中村承载着她们的成长、她们的记忆,但只有有自己的房子,才感觉在合肥安家落户,希望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沈女士由衷地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