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2017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蚌埠: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本报记者 文/图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进行检测
凯盛集团,手机玻璃屏幕生产车间
 

近年来,蚌埠通过加快健全完善科技创新项目谋划、建设、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各类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蚌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94.4亿元,增长24.9%,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6%,居全省第1位。       

问鼎世界玻璃“超薄” 创新是企业最强大引擎

2017年9月19日,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0.15毫米的玻璃,薄若蝉翼,而且品质卓越,表面光洁如镜,可以弯曲,不仔细端详,几乎“看不到”。

这个技术打破国际玻璃巨头的垄断,实现超薄玻璃的国产化,用实际行动发挥带动示范和技术引领作用,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现在,0.15毫米的超薄玻璃批量生产,让蚌埠玻璃问鼎世界“超薄”之巅。而这只是创新发展带来的成果之一。自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创新驱动早已成为蚌埠升级提速的关键词。

0.15毫米的超薄玻璃批量生产,让蚌埠玻璃走到了领先全球的位置。

作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器”,创新已经为蚌埠科学发展、弯道超车,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也毫无悬念地成为蚌埠未来发展之路上最强大的引擎。

15年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只是个收入不到1亿元的国家级甲级科研设计院所,经过狠抓创新和硅基新材料研制,成立了凯盛集团。2016年,收入突破160亿元。

吸引人才科研攻关 五年人才数倍增长

据了解,研究院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激活了本体产业,还投资建设了国家级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吸引了一大批主攻电子显示玻璃的上下游企业集聚,中国玻璃行业因此在国际上迈入“领跑”阶段。

依托核心技术优势,蚌埠市近年建立了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基地产值年均增长25%,产值突破400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1000亿元。

为鼓励创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研究员制度,每个科学家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攻关,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研发体系。课题成果实现产业化,加之期权和股权的激励,5年设计院人才总量增长2.5倍。

截至目前,蚌埠已经构建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玻璃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了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在内的一批高科技人才。同时,依托单位收购了国外某家公司,建立了64人规模的海外研究团队。

从6000万到2.6亿 创新更需良好的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蚌埠有着众多的滤清器产业集群,而新建于2009年的安徽凤凰滤清器公司却能独立鳌头,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发动机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燃油和机油滤清器,这四大类从原材料到产品研发,我们全覆盖。”安徽凤凰滤清器公司总经理陈登宇介绍说。

基于蚌埠滤清器行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凤凰滤清器公司经过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项目的选址、征地、组建,并于2009年6月份从东莞整体搬迁至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家落户。

从2009年的6000万到现在2.6亿的年收入,凤凰滤清器已登陆新三板,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发展?

“就是得益于创新,在国内走在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创新带领企业快速向前发展。”陈登宇说。

凤凰滤清器的快速发展更得益于蚌埠良好的政策支持、政府高效的服务意识和成熟的行业基础及人力资源的优势。

陈登宇认为,现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企业发展是个难得的机遇,由于产品近65%出口欧美等国外市场,扩大产能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最为紧切的任务。我们企业产品主要以汽车空调滤清器和环保型汽车滤清器为主,市场和产品结构和蚌埠现有的滤清器行业形成很好的互补,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将把企业已研发成功的纳米技术实现量产。

完善创新项目谋划建设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是怎样闯出一条科技创新的新路?

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蚌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开展驻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驻蚌部队发展专题调研,深入挖项目、找成果,上半年摸排项目97个,总投资391.5亿元。

蚌埠市加快健全完善科技创新项目谋划、建设、推进等重大事项,设立1亿元专门面向驻蚌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公里”。“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蚌埠绿色谷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

今年1~6月份,蚌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2321件,占专利申请量比例居全省第1位;发明专利授权量268件,居全省第4位。支持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机械电子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京传动院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合肥科技农商行落户蚌埠,即将开业运行……

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累计为179家企业发放“税融通”贷款2.37亿元,为208家企业发放续贷转贷过桥资金15.63亿元。汇能动力、好思家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达25家,居全省第3位,新三板企业实现县区全覆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蚌埠市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定《商业银行及抵押贷款环节涉企收费清单》和《蚌埠市市级涉企工程建设项目收费清单》,取消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20项,年减轻企业负担3200万元。

正是有了科技创新的强力保障,今年以来,蚌埠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714.6亿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7%,增幅比全部工业高6.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增加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1.8%提高到44.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94.4亿元,增长24.9%,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6%,居全省第1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