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秋燥,油炸辛辣食品少吃
防结石,每天喝水不少于2500ml
深秋锻炼 需适“量”科学运动
下一篇4 2017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远离秋燥,油炸辛辣食品少吃

▋王津淼 记者 李皖婷 文/图
 

进入白露节气之后,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很容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关键就是要防燥。今天就请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四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周婷,谈一谈初秋时节如何防秋燥。                   

秋燥有什么症状?

中医学里,“燥”邪为六邪(风寒暑湿燥火)的一种,是秋季的主气,很容易伤及人体津液。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会产生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变化,我们称之为“秋燥”。秋燥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干咳等。

白露时节,冷热交替。周婷提醒,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饮食上切勿贪凉伤胃,注意保暖,适当秋冻,提高机体适应能力,预防感冒、胃肠道疾病、哮喘等一些秋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做到未病先防,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饮食上如何防秋燥?

秋季的干燥已经显露苗头,每到此时,很多人会觉得喝了很多水还是很干燥。周婷提醒,秋季饮食的重点在于滋阴润燥。

多吃白色食物。多吃萝卜、银耳、莲藕、百合、梨、苹果、柿子、香蕉、豆腐、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忌辛辣油炸。秋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燥”字,“燥”会促使肺胃生热、唇舌干燥、口干口渴,从而引起口腔溃疡、鼻干目涩、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甚至皮肤瘙痒等秋燥病。因此,油炸、火烤、辛辣的肉食要少吃,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葱、羊肉串、麻辣火锅等。

防治秋燥咳嗽有良方

秋天早晚温差大,是儿童因呼吸道感染而引发咳嗽的高发季节。对于秋燥引发的咳嗽,中药有着独特的疗效。可针对病因对症采用清热化痰、宣肺润燥、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方法。周婷也推荐了几种非处方中成药:

秋梨膏:养阴生津、清热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宜于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甚则午后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

对于不肯吃药的宝宝,也可试试小偏方:

A. 蔗汁粥 B.蜂蜜萝卜汁 C.川贝母炖雪梨。

名医简介:周婷,脑病四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的防治,颈椎病、脑及脊髓外伤后遗症、脊髓炎、面瘫、眩晕、睡眠障碍、高血压病等各种常见老年病。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