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格局,滁州跑出“加速度”
2017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双圈互动、左右逢源
开放格局,滁州跑出“加速度”

▋记者 胡昊 文/图
滁州长电科技生产车间
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好新滁城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全域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逐步形成“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新优势,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去年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增长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累计有3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来滁投资兴业,外资企业总数达到186家、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额23.3亿美元,增长14.2%、高于全省21.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

今年上半年,滁州顺利实现“双过半”,呈现出“主要指标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GDP增幅等在全省位次跃居前列”的良好发展态势。     

芝麻小的产品 成了“盈利大户”

“别看它的大小只有芝麻粒的五分之一,功能却十分强大。”在滁州长电科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0.6×0.3×0.3毫米半导体产品,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

“市面上能叫得出牌子的手机里,基本都有我们的产品在里面。”谈起这一获得国家专利金奖的产品,长电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谢洁人非常自豪。“这还不是最小的产品,我们最新研发的产品,比现在的更小,只有0.4×0.2×0.2毫米,功能却毫不逊色。”

半导体拳头产品的微型化和多功能化,让手机等电子产品更轻、更薄,为消费者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和新的体验,也为长电科技这样致力于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和回报。长电的主打产品,虽然比市面上其它产品贵10~20%,却仍然供不应求。

据了解,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三极管制造商,是国内首家半导体封测上市企业。公司拥有500多项国内外专利、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位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

滁州在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中,并非仅仅把目光局限于产业承接,同时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长电科技投资滁州,不仅带来了项目,还带来了科技研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洁人本身也是研发出身。而滁州长电这个“小兄弟”也没有让人失望,一跃而成为长电股份里的盈利大户。长电入驻滁州几年来,已形成年产半导体元器件270亿只的生产能力,年销售近15亿元。2016年实现产值14.7亿元,上缴税收1.01亿元。长电科技滁州项目的入驻,大大加快了滁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从无到有,“食品巨头”纷纷抢滩滁州

一声“黑~芝麻糊哎!”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南方黑芝麻集团进军饮料行业后,其最新推出的重量级产品“黑黑乳”,就将生产基地设在了滁州。记者在现场看到,20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只有19个工人,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在食品行业起初并不占优势的滁州,近年来,却从无到有,令人惊讶地崛起了一个食品集群,打造出“中国食品产业基地”,并不断集聚发展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产业。集聚了雀巢集团、银鹭食品、盼盼食品、养元饮品、东鹏特饮、德青源、椰牛饮品、雅客食品、蜡笔小新、乐隆隆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汇集带动一批食品包装配套企业入驻,产业链不断壮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食品饮料巨头纷纷落户滁州?8月底刚刚在滁州投产的南方黑芝麻集团滁州生产基地办公室主任王翠红一语道破天机:“是滁州的产业集群优势、交通区域优势、社会风气和开放的理念吸引了我们。”王翠红表示,企业的二次发展和腾飞,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滁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放平台。

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纷纷向滁州集聚,滁州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和实力在全省后来居上、遥遥领先,成为华东地区龙头企业集聚度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食品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滁州已引进食品及关联企业60多家,总投资超过210亿元。2011年获批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013年获批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第四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休闲食品及饮品)。今年7月6日,滁州经开区被授牌为“中国食品产业基地”,成为该区乃至滁州市的又一块国字号招牌。

龙头引领,品牌集聚;创新驱动,后劲增强。滁州对食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的,予以重点资金支持。目前,园区重点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含量居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

“东、西”借力,投资洼地跑出“加速度”

在位于滁州的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超清超薄、智能语音对话、无线蓝牙控制,各式尺寸电视琳琅满目,几乎占有了行业内所有的前沿技术。安徽康佳常务副总经理彭小华如同欣赏艺术品一样,介绍着康佳最新研发的产品。他说,利用合肥都市圈家电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优势,康佳集团把全球呼叫中心、科创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从深圳搬到滁州,加速了滁州制造向滁州创造转变,“滁州市政府包括经开区搭建了一个产业链上下游,从制造商、供应商、客商,建立柔性关联,开展对应的对标服务,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上,效果都非常好。”

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之间,滁州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东西借力,逐渐成为投资洼地。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的前身是南京浦镇车辆厂改制的子企业,在滁州市开放发展政策的刺激下,落户来安县汊河镇轨道装备产业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公司董事长助理臧霖山表示,他们正对产品的结构进行拓展,从过去的大铁路,向城轨发展,向动车发展,同时在内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开放发展中,滁州市的招商引资政策也从资本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土地指标到帮扶措施再到资金奖励政策,凡是涉及科技创新的项目,总是敞开胸怀,甚至下“血本”扶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王岩松半年时间来到滁州不下于10次,筹建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开放的滁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把高端人才吸引到这里来,来嫁接学校的学科资源和地区产业资源,对安徽的轨道交通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今年上半年,滁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1亿美元,同比增长7.0%,完成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5%,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同时,规划对接、交通互联、承接转移、民生共享,滁州市全面等高对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建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