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筑梦书屋
心 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下一篇4 2017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书写人生,筑梦书屋
——读《金兴安研究》随想
□薛贤荣
 

新华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金兴安研究》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书。这本研究文集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学篇”,下编为“书屋篇”。“文学篇”辑录了25篇文学评论,对金兴安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儿童文学和文艺随笔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书屋篇”辑录了24篇文章,对金兴安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农家书屋”进行集中推介和评析。这些文章的作者,有著名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学老师、资深编辑和新闻工作者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述,使这本书显得厚重,异彩纷呈。

坚持创作与创办书屋,金兴安在这两方面都摘取了沉甸甸的果实,收录在《金兴安研究》一书中的所有文字,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作为我省的知名作家,金兴安的创作成果得到了众多名家的交口称赞和社会认可,在北京、合肥、定远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时候,各界众多饱学之士济济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金兴安文学创作四十年间,作品研讨会开了好几次,最有影响的,还是“《安徽大采风》首都文学界座谈会”。那是1998年12月2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北京举办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周明、鲁光、李炳银、袁厚春、杨匡满、何西来、傅溪鹏、缪俊杰、田珍颖、刘茵等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高度评价《安徽大采风》给首都文坛吹来一股清新的风,送来一份原汁原味的精神食粮,使广大读者看到一个改革开放20年的锦绣安徽。

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金兴安以书屋的形式感恩桑梓,并长期坚持下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刘延东副总理就金兴安创办农家书屋作出重要批示:“金兴安同志用自己的积蓄和藏书建设家乡农家书屋,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乡风民风的改观,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精神值得赞扬。”社会各界也一致为金兴安的感恩义举喝彩。

该书封底,印了金兴安的一段人生感悟,文字不多,内涵却十分丰富:“人生的一辈子就是两件事:一是学习,二是感恩。学习使人知理,感恩使人明事。”这段感悟也是他对人生心路历程的基本总结。

金兴安所谓的“学习”,指的是深入生活,勤奋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金兴安在全国各地百余家报刊上发表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校园微型小说》、《自鸣钟》、《我曾飞过》等10部文学专著。金兴安所说的“感恩”,就是他为了感谢父老乡亲养育之恩于2004年捐书捐资在家乡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农家书屋(作家书屋)。14年来,书屋荣获了中央、省、市、县多项荣誉,成为全国农家书屋的成功典范。这正是金兴安的出彩之处。《金兴安研究》一书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家人生事业的全貌,呈献给读者一个真实而全面的金兴安。

金兴安的成长之路是极为艰辛漫长的,他在上小学二年级时不幸父母双亡,又适逢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的酸楚可想而知。但苦难没有压垮他,反倒造就了他以后的不屈与坚强。他自幼爱好文学,可在那书荒的年代很难见到一本文学书籍。直到1977年,金兴安谋到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差事,他在图书资料室里第一次见到了雨果、高尔基、鲁迅、巴金、茅盾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他如饥似渴地读啊读,久而久之,读书成了他的习惯。他的灵魂跨越时空,与先哲时贤们对话,与文学大师们切磋,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学识,他的内心有了冲动,开始练习写作并向报刊投稿。随着一篇篇小说、散文、评论、通讯的发表,随着一部又一部作品集的问世,他终于默默地写出了名气。

在金兴安的全部作品中,儿童文学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又常被人称为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小说和儿童戏剧曾多次获奖,儿童文学作品集《校园微型小说》一再加印,在社会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93年6月1日《安徽日报》在头版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校园微型小说》座谈会的消息。

书屋的创办最初源于感恩。2007年7月,金兴安说服家人,把自己的几千册藏书和数万元稿费奖金拿出来,甚至连给儿子结婚用的2万元也一并拿出来,投入到创办书屋的事业中去。“感恩乡亲办书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共鸣,领导支持,作家捐书,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广泛报道,王蒙、张锲、邓友梅、何建明、廖奔、蒋子龙、贾平凹等名家有的题词,有的捐书,有的撰文,都用不同的方式大力支持。其中许多宝贵的文图资料已收入书中,使这本《金兴安研究》更加厚重,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和更有研究价值。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