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铜都 绿色转身
2017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幸福铜都 绿色转身
铜陵以协调发展理念绘制美丽乡村新蓝图
▋记者 汪婷婷 文/图
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西湖湿地公园荷叶连成片
龙潭肖古村落
 

作为一座资源丰富、基础厚实的沿江城市,铜陵曾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幸福城市”“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如今的铜陵,不单单是作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为人熟知,更在原有的地域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注入绿色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将自身打造成一座风光秀美、绿色开放的幸福之城。

“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好、发展前景好”,铜陵市委副书记单向前将对铜陵的评价凝练成“三个好”。记者来到铜陵发现,城区有湖有山,满眼葱绿,还有“国字号”的天然氧吧;城区之外,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地推进……八百里皖江畔的铜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和协同发展的勃勃生机。

宜居、富民、和谐 美丽乡村树新风

自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铜陵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经过近5年的努力,形成了义安区“三特、四带、三片”、枞阳县“一心、两点、三线”的建设格局,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铜陵独具特色的魅力版块。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122个、市级中心村140个。其中,义安区蝉联“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三连冠,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更是成为国家标准。

安静垂钓的村民、干净整洁的公厕、美观舒适的二层小楼、翻新的水泥路……在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中心村,记者了解到,该村自2014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一改过去“白天村庄杂乱破脏、夜晚户外漆黑荒凉”的景象,将废物利用、用淤泥做肥料、实施“三清四拆”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的路修得特别好,比过去泥巴小路好太多了,菜园子也大变样了!”村民杨孝明笑着说。

“公厕、停车场、健身广场……村里设施齐全,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甚至不愿出去了。”金塔村书记梅香胜告诉记者,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定位为“温馨福地,孝亲金塔”,旨在更好地弘扬孝道文化和大家庭的理念。记者在该村看到,弘扬着传统美德的文化墙处处可见,彰显着文明、祥和的村风民风。

除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的产业支撑也显著增强。记者从铜陵市美丽办了解到,近年来,该市把美丽乡村的道路建设、沟塘护砌改造村景风貌与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产业发展项目相结合,着力培植“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4元,增幅为8.9%,居全省第二位,为特色农业富民开辟了新路径。

古朴、遗韵、养生,特色小镇造福地

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有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有古诗词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百年古树,有徽风古韵的民居……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得自在逍遥。这里就是龙潭肖,龙潭河从村中心穿流而过,村庄依地形散落在龙潭河两侧,2016年度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钟鸣镇党委书记钟俊介绍,该镇前不久刚刚入选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随着龙潭肖的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原貌得到进一步保护,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据铜陵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梯次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了解,除了积极打造“养生福地、凤丹小镇”的钟鸣镇外,大通镇也入列中国特色小镇,该镇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托 “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以“长江古驿、江豚小镇” 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

此外,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是培育特色小镇的关键。在铜陵永泉度假休闲小镇,记者看到,这里以江南园林为主要风格,拥有将近7000亩的原始森林覆盖,景区内移步异景,分布有致,既融为一体,又独立成派,是该地区融养生文化、建筑文化、餐饮文化、生态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景区,也是华东地区游客入皖到“两山一湖”旅游的必经通道和中转站。

记者还了解到,该市计划到2020年,培育1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形成特色小镇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循环、转型、绿色,三领三创谋发展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曾带来严重的污染。2010年之前,铜陵市连续5年空气质量不达标,灰蒙蒙的天空曾是铜陵人心中“痛”。如今,铜陵是全国首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领跑行业低碳发展,创资源型城市能效标杆;领跑国内循环发展,创循环经济国家品牌;领跑区域绿色发展,创长三角城市生态模范。

在铜陵有色的炼铜厂内,记者观察到,这里空气清新,绿化设施完善,丝毫没有污染物的气息。近年来,铜陵有色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以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目标,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所有的东西进来就不会出去,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我们目前硫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9.8%,真正实现‘吃干榨净’。”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总经理左永伟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精制硫酸生产系统是将制酸系统中一部分含有三氧化硫的气体,通过管线“嫁接”到精制硫酸生产车间,再经过特殊的过滤器除尘、三氧化硫吸收和二氧化硫脱吸等过程,生产出精制硫酸,价格高出普通工业硫酸许多。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6年,铜产业主营收入突破2200亿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但二氧化硫排放却同期下降4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约20%;水泥熟料产量达到3000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却下降了55%;化工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29亿元,比2010年增加59%,能耗总量下降了30%。

蓝天、碧水、净土,环境治理出重拳

乘着观光车,行驶在铜陵西湖湿地公园的观光大道上,微风佛面,两旁的向日葵、垂柳、荷塘、湖面等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铜陵市民的“天然氧吧”。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几年间,这里从城郊的一处荒野变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了铜陵的一张新名片。

据悉,西湖湿地公园把生态建设摆在绝对优先的位置,游船和游览车均采用电池供电,防止污染湖水;湖岸边种植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再力花,与原有的芦苇、香蒲、茭白和莲藕等植物一起,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条长888米的汀步道,采用天然石材,铺设在原本就有的堤坝上……如今,湿地内栖息鸟类171种,省级保护动物38种,全球仅存500只的青头潜鸭在西湖湿地一次发现4只。

不光是号称“城市之肺”的西湖湿地公园,还有鸟语花香的植物园、林水交融的滨江生态岸线、绵延苍翠的大铜官山森林公园等,都是铜陵百姓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铜陵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增绿”工程,围绕治理大气、水体、土壤和增加绿量,开展“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行动,实施“河长制”,集中整治城区三大黑臭水体,打造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近两年,全市共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18个,总投资152.9亿元,在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研究报告中,铜陵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30位,位列全国生态城市第4位。2016年,铜陵又被列为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四个城市之一,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