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璜:是安徽人民培养了我
2017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璜:是安徽人民培养了我

 

很难用“坚强”这一个词去形容他,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他不是一粒沙,而更像一颗铜豌豆,倔强地发出响声,回荡在安徽大地上。

他是黄璜,今年85岁,1983年至1987年间任安徽省委书记。

从1953年7月1日到安徽,1987年7月1日离开安徽,整整34年。黄璜说,不论是身处红土地的江西,还是塞外的宁夏,每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徽,“是安徽人民培养了我。”    ▋殷艳萍

“让无为而有为”

北京,黄璜家里,一幅黄山云峰图面前。85岁高龄的黄璜头脑清晰,声音响亮,历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早期,黄璜从事战地救护、文艺、密码电报翻译等工作。1953年,黄璜调至安徽省委机要处任台长,从此开始了和安徽的不解之缘。

1978年,黄璜在上山下乡办公室当宣教处处长。万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找他谈话,让他到无为县当第一副书记,帮县委书记开展工作。那里群众受苦深,逃荒多。黄璜去后到群众家访问,他们说“你再拉我们一把吧”,他听了很难受,看到他们家里住得不像样子,也没什么家具,好多人住得像鸭棚,“我得想办法”。那年春天,无为的很多百姓要求包产到户,说“你们把地给我们种,我们不会对不起国家,该让我们交多少交多少”。黄璜起初有点犹豫,挨过整的他,怕给戴上资本主义帽子。但黄璜知道,老百姓怕的是没饭吃,老百姓就是要把肚子搞饱,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大家也都不知道,“要尊重群众的想法,要解放思维,让无为而有为”。

于是,黄璜在无为推广包产到户,政策放宽后,1978年秋天无为丰收。1979年很多粮食没处装,黄璜就找万里帮助无为建露天粮库。黄璜说,事实证明,不是老百姓不能干事,不愿给国家做贡献,他们手上有粮食后,交公粮很积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老百姓很高兴。

主政霍邱

无为的局面打开后,万里让黄璜到霍邱去。1979年底,霍邱粮食在减产,当时霍邱是安徽人口第二大县。“哪里减产哪里去,我成了消防队员了”。

到霍邱后,黄璜意识到干部的思想比较僵硬,认识不够,就先发动群众。

在霍邱任县委书记(兼任六安地委副书记)的两年中,黄璜第一件事就是搞农业包产到户,之后获得了大丰收,皆大欢喜。第二件事是防洪救灾,第三件事是规划霍邱的未来发展,如城镇化问题,从叶集开始作为试点,使叶集有了充足的发展。

个体经济的倡导者

后来黄璜到中央党校学习。在党校里中央组织部和万里副总理找他谈话,让他当安徽省委书记,并考察了他写的霍邱调查,那份材料有大量的一手调研结果,写得很朴实,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1983年,黄璜上任安徽省委书记,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时年49岁。

上任后的黄璜,注重发展农业,提出农业要有新突破,发展经济作物等。注重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注重发展小城镇。

黄璜也提倡个体经济的发展。在那个年代,发展个体经济,需要突破层层阻力。芜湖“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在经营瓜子初具规模时,便被说成是“资产阶级暴发户”,被狠狠整了。小整不断,大整不少,年广久被整怕了,万般无奈之下,给黄璜写了一封信。作为省委书记,黄璜要有个明确态度,给年广久回复一封信。信中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适当发展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这是我党的一条重要政策。我认为你经办的企业,对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就业,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保护你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权益。”

这封信后来发在了《光明日报》头版位置上,引起很大反响,年广久也因这封信,处境有了好转。

多年后,在合肥的一次相见,年广久和黄璜紧紧拥抱着,双眼湿润。

“三包”合体

包公在安徽人民中有很大威望,现在的包公园,因有包公墓、包公祠和包河,也成了人们凭吊先贤和休闲旅游地方。

而在以前,“三包”并不在一起。

1984年,长篇通讯《包公遗骨偷葬记》,详述了包公墓在文革中被破坏的情景。包公墓原在合肥东郊大兴集,1973年被毁。包公第34代孙包遵元等人默默收藏遗骨,准备葬到包公原籍——肥东县文集公社龙山大队,却被当地干部断然拒绝。包遵元无奈在自家搭个棚子供奉。两年后将遗骨偷埋于荒山野岭。

这个情景震惊了深深敬仰包公的黄璜,令黄璜感到不安,决心将包公遗骨迁葬于包河边。

在黄璜的牵头布置下,包公遗骨迁葬到了包河边,慢慢形成了现在的包公园。

发挥余热

退休后的黄璜,依然“苍龙日暮还行雨”,关心着安徽的发展,关心着淮河流域的发展。

淮河流域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接近两亿人口,毛主席曾非常关心淮河治理问题。淮河到底怎么发展?黄璜以高龄,从淮河源头——河南南阳开始调查,一直到阜南王家坝。今年3月又到淮南、阜阳、亳州等地考察了一下。考察完后给习近平总书记和栗战书写了一份报告。栗战书建议建立一个淮河流域的大城市。淮河流域的发展问题也列入了安徽的十三五规划中。

黄璜记得六安,那个“六”,他总会提醒别人要念“lu”;记得小花茶;记得那个毛栗树嫁接板栗树,就会长得很好;记得赵朴初、萧龙仕和马兰;记得大京九铁路穿安徽;也记得《安徽画报》,一看到封面题字,就说是赵朴初写的。当他翻看在《安徽画报》上那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时,有些激动,那些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领导同事,那些曾经的党政大事,又浮现在他脑海中。总结在安徽的34年,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打基础的工作。

在安徽的日子很长,整整34年;在安徽的日子很短,无论成就或委屈,皆在谈笑间。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