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记者调查发现,暑期学生实习高峰期,部分网络电商平台出现“实习证明”交易,售价普遍在数十元至数百元之间,并可根据购买者要求进行“私人定制”。此外,根据实习证明中单位、公章、评语的不同,售价也相应有差异。有卖家称,每年到8月份左右,都能接到不少问询,其中绝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8月8日《新京报》)
时下,大学生实习主要是通过父母、亲友、同学帮助联系实习单位,高校介绍实习单位的很少,即使介绍多半是强制实习,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导致一些大学生实习难;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难以找到实习单位,常常为怎么完成实习任务而发愁,不得不在网络上购买“实习证明”,以完成实习任务。
大学生买“实习证明”,虽然折射出大学生不诚实,但多半是无奈之举。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调查显示,我国仅有5%的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个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这些企业集中在省会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更少。
大学生应聘求职时,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又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叫大学生怎么会有工作经验?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各级政府和高校要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习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出台鼓励政策,或者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降低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成本,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拿出一定资金,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企业一线实习机会。就像英国的许多高校一样,设立“三明治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展“学习+工作+学习”的培养模式,真正培养出实用性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