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记者从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大会上获悉,合肥正式成为制造业“国家队”成员。
合肥将建设“3411”产业体系
据悉,合肥将建设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并建设“3411”产业体系。即改造提升以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
合肥市副市长王文松透露,合肥将构建普惠政策和专项产业政策共同发力的政策体系,同时,全面落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各项举措,着力在降低制度性交易、融资、税负、人工成本等方面出实招。
“未来3年,市级财政资金预计将投入140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已成立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预计将整合引导社会资本,形成230亿元的资金规模。”王文松说。
6000亿助传统优势产业转型
围绕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以整厂改造为着力点,通过技术工艺革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到2019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000亿元,占工业投资60%以上;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
形成3个“千亿”战新基地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9年,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达10个,其中产值超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3个。
瞄准前沿和高端等“未来产业”
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加快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发展。瞄准前沿和高端,积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应急、未来网等一批未来产业,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