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力车堵住楼道,年轻住户认为是老人没有公德心;看到年轻人不参加小区活动,老年居民就认为是年轻人太冷漠……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年居民和年轻住户之间,却经常因为相互不理解,而产生诸多抱怨甚至矛盾。而各种矛盾交织,让小区住户们的交流愈发得少。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老年居民和年轻住户的隔阂,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或许,本文故事中的住户们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烦 心 老年代步车堵门 年轻业主抱怨不已
晚上9点多,忙了一天的李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路某小区的住处。刚走到楼下,就看到一楼单元门入口被电动车和老年代步车堵住,甚至需要侧着身子才能勉强通过。
“当初买房就是觉得离单位近、孩子在附近上学也方便,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在小区里通行也省心。这将近2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小区管理怎么也这么乱?”李阳感觉很窝心。
李阳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该小区的业主QQ群里,不少年轻住户都吐槽经常被电动车和老年代步车挡住去路。
“这一看就是小区里老人乱停乱放的!”“人车分流,本来就可以停在地下车库,为什么非得挡在楼下呢?”“不得不说,有的老年人素质就是低,根本不考虑是不是影响到别人,太自私!”……一时间,各种抱怨几乎都指向小区里的老人。
为此,有的年轻业主找到小区物业,但物业表示,他们也曾多次蹲守,看到有老人乱停代步车,就上前劝告,但老人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70多岁的张大爷就一肚子委屈。“说是有地下车库可以停,但你看这出入口那么陡,里面黑漆漆的看不清,下坡还拐个弯,代步车又那么大,老人怎么推得下去?”张大爷说,有次他尝试推代步车进地下车库,差点没连人带车滑下去,吓得他再也不敢推下去了。
小区物业表示,几年前小区刚建成入住时,就要求所有业主将车辆停放在地下车库,并划出区域为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停放。但随着住户不断增多,一些老人的代步车无法停到地库,物业多次劝阻但收效甚微。
也正因为如此,长久以来引发了年轻住户和老年住户们的诸多矛盾。
老年住户爱热闹 年轻住户太冷漠?
寒 心 在徐大妈看来,很多时候年轻住户显得有些冷漠。
“比如在楼道里碰见,年轻人很少主动打招呼;小区里有什么文娱活动,年轻人也从来不参与,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自娱自乐。”徐大妈说,之前逢年过节,小区里会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每次在小区里征集节目的时候,都是老年人参加,想邀请年轻人参加均被拒绝,有的还爱搭不理的。
不久前的端午节,徐大妈在小区里张贴通知,希望大家一起组织一场小型的文艺演出。可是前来报名的都是以前经常一起排练的老伙计,好几次找到楼里的年轻住户,却都吃了闭门羹。“那些年轻住户有的说工作忙,有的说没兴趣,总之就是没人参与。”徐大妈说。
于是,很多次的小区活动都变成了老年人的自娱自乐。“我们也希望有年轻住户的参与,和老年人一起热闹热闹,但总觉得我们被冷落了。”徐大妈说。
对此,小区里年轻住户也是一肚子委屈:“好多老人是拆迁过来的,或者原来分过房。我为了这房子拼命工作,每个月还要给银行交几千块月供,哪还有心思去干那些事?”
不仅是集体活动,徐大妈说,每天小区楼下都会聚集很多老人们在一起聊天,带孙子一起做游戏,年轻住户则是从其中匆匆而过,也从不打招呼,许多老年住户为小区做的义务工作也得不到年轻住户们的认可。
“都说家里老人和年轻人有代沟,在小区这个大家庭,老年住户和年轻住户的代沟更深。”徐大妈说。
但在年轻住户看来,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确实没有共同语言啊,不认识的人,总不能硬聊吧,那样多尴尬。”27岁的宋阳,入住小区4年,几乎从未和同楼层的邻居有过多交流,在她看来,平日里交流依靠网络聊天和聚会、逛街就行,而不是“傻站在楼下跟不认识的人唠嗑”。
老一代人看重的“邻里交流”反而成了年轻人眼里的“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她曾尝试和楼下的一位大妈聊天,大妈张嘴就问她在哪里工作,一年挣多少钱,有没有结婚生孩子。“这不都是隐私吗,干嘛一见面就聊这些。也没有多熟悉,打听这些太没礼貌了吧?”宋阳说,自家父母和孩子还难免有代沟,更何况不熟悉的邻居老人,她实在无法接受被陌生人把隐私翻个底朝天的感觉。
暖 心 年轻住户爱帮忙 老年住户很温暖
不久前,有施工队在小区附近修路,不小心挖断了地下线路,导致小区公共用电设施全部停电,不仅电梯不能用,就连高层用水也成了难题。
69岁的刘大爷和老伴住在9楼,停电停水导致他和老伴无法下楼,连吃饭、洗澡都成了问题,只能从楼下消防栓取水。临近中午,就在他拎着水桶走到楼道里的时候,遇到隔壁刚搬来不久的年轻小伙子,手里也拎着水桶准备下楼打水。由于平时很少接触,刘大爷甚至连对方名字都叫不上来。
“大爷,您也下去拎水吗?这么高的楼层,还是我去拎吧。”话音刚落,小伙子就从刘大爷手里把水桶接过去,没多会儿,小伙子就拎着两桶水上楼。这可把刘大爷感动坏了,赶紧招呼小伙子进屋。得知刘大爷还没吃午饭,小伙子又用自己的手机,给老两口叫了外卖。
刘大爷还从来没用手机叫过饭菜,看到手机里订好的各种食物,赶紧拿出钱要给小伙子,却又被婉拒。于是,刘大爷把前几天儿子带来的海鲜干送给了小伙子。
无独有偶。李大妈腿受伤,出门都要拄拐。一次她下楼买东西,大厅外有几级台阶,大理石地面让她有些担心。正在这时,电梯里走出一名年轻女子,二话没说,扶着李大妈走下楼,还把她送到了小区外的超市门口。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李大妈却就此改变了对年轻住户的看法。
支 招 求同存异 互相找到共同点
在对合肥几家小区的走访不难发现,老年居民和年轻住户,都有自己的不满和不被理解的委屈,而这些不理解恰恰是因为缺乏沟通,
“每个小区都会有老年人和年轻人,只要大家经常沟通交流,很容易就让小区有大家庭的氛围。”38岁的王海涛笑言,自己是他们小区人缘最好的人,而他的“秘笈”就是,求同存异,寻找这个大家庭成员们的共同点。
“老人和年轻人难免有代沟,相互不理解,我就建立了一个业主微信群,每天在里面跟大家聊天。业主在群里反映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他说,之前有一位年轻业主在群里吐槽,说有老年人在楼道里堆放杂物、车辆,老人们虽然知道不好,但却总也改不掉这个习惯。于是,王海涛就安排大家成立一个“小区脏乱差监督小分队”,队长和成员都是小区的老人,很快,小区里就再也见不到乱堆乱放的现象了。
在王海涛和其他业主的努力下,不仅小区管理变得更有序,甚至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我还准备把经验推广到其他小区呢,让老年居民和年轻住户相处更融洽、氛围更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