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协同齐履责 全民健身大发展 (1)
快乐三八健步走 机关工会送健康
传承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基层
下一篇4 2017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部门协同齐履责 全民健身大发展 (1)

▋记者 江锐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日前从2017年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各具特色,各有创新,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宣传工作机制健全、渠道畅通,各新闻单位全民健身日常报道和动态报道有声有色、形式活泼、内容充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的进展与成效,社会反响良好。

积极组织协调全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灵活采用新闻、评论、特写等方式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工作的进展、成效和经验,为全民健身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持续做好《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全民健身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的理念。二是组织省直新闻媒体做好全民健身动态报道,各家媒体结合自身特点,从不同侧面推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形成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网络有言。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编制《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时,明确提出“推广全民健身,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在规划的《文化发展重点项目》专栏中明确实施公共体育设施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新省体育中心,确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在编制《安徽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时,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八大基本公共服务之一。此外,还牵头承担了《安徽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任务,配合省体育局等部门做好《安徽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安徽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等规划编制工作。

近年来,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沟通衔接,努力推动我省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增加体育设施供给,加快城乡体育设施补短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安徽省教育厅

2016年,全省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校园足球工作有新突破。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率先在国内成立了2个足球学院。印发了《安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新进展。强化各地、各学校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责任,首次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校园体育四级联赛有新面貌。面向全体学生,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不断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积极性,使学校体育比赛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活动有新气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努力实现“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目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有新探索,对2016年中考体育考试工作进行布置,并规定中考体育分值不低于50分。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积极推进体育与科技融合发展,努力发挥科技在发展体育产业和促进体育消费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群众体育活动。

科学谋划我省“十三五”体育产业领域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和任务,将相关重点领域纳入今年8月份正式发布的《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我省“十三五”科技优先发展主题之一即“体育、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信息化”,有关发展体育产业的研究内容包括开展安徽省优势和潜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综合测试与科学训练系统研发;开展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智能化健身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体育领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先后组织实施了“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现况及30年动态研究”“优秀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模式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社区体育与居民健康指数相关性研究”以及“安徽省全民健身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等多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