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异木之中 看见一个新、奇的文博园
2017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奇石异木之中 看见一个新、奇的文博园

▋记者 刘海泉 雷强 文图
石头版“满汉全席”令人叹为观止
根雕“李白醉酒”
在国际诗林里,将并立一百多棵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阴沉木
大理石打造的“千纸鹤”和纸墙
两公里文化长廊,艺术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更迭
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立体呈现画中景物
 

随着社会对文博园关注持续升温,很多人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一种理念使得五千年文博园从无到有?园区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哪些新奇的东西?

“文博园所有元素要作为遗产来打造”,这是文博园创建者当初的雄心壮志,这并非一句虚言。近日,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无论是300多吨的泰山石,石头版的“满汉全席”,还是千年乌木打造的根雕,处处体现出创新和创意,堪称奇绝。

打造精品, 让文博园成为文化遗产基地

时间回到2008年,五千年文博园在荒山上开工建设。从起初的钢筋混凝土造景及粗糙的造型艺术,到如今遍布园内的青铜塑像和石雕建筑,虽然变化巨大,但在当初的创建者朱林寿眼里,一切并不意外。

朱林寿建园之初就清楚,作为一个人造主题公园,不可避免有一个生命周期,成长、成熟、衰落直至消失。五千年文博园如果想规避这个铁律和魔咒,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呢?

“只要能成为国家或者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像黄山,它是没有生命周期的,时间越久,生命力越强。所以我们就决定把文博园建设成国家文化遗产基地的主题公园。”开园的第二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朱林寿曾这样表述对文博园的定位。

在此后的园区建设和经典打造中,朱林寿的这一理念得以实际应用,打造精品成为文博园人的追求。

“他有思想、有创意,文博园里面的每一样雕刻、造景都展示了他创新的一面。”谈起曾经的老总朱林寿,包括导游黄小妹在内的很多基层员工都表示了钦佩之情。

“据我了解,当时请到的是当今八大院校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最优秀的公司都参与到文博园的建设中来,目标就是让文博园成为人造主题公园的典范,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作为文博园的老员工,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殷照平坚持认为,文博园从一开始就不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奇石异木, 不仅珍稀而且创意十足

从一期到二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五千年文博园到底给外界端出了哪些精品?近日,记者对文博园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园内的石、木让人印象深刻。

俗话说,“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在文博园内,就有一个收藏并展出各类奇石的文化园。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让很多游客感到惊奇的是,文博园内竟然有一桌“石头版”的满汉全席。这桌石宴完全是天然自成的奇石,共有108样菜式,无人工雕琢痕迹,惟妙惟肖,看上去让人垂涎三尺。

众所周知,千纸鹤是一种折纸造型,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文化底蕴。在五千年文博园内,也有几只千纸鹤,是用质地凝重的大理石制成的,并以文博园的“报纸”来装饰表面,是园内的一件专利作品。

乌木(阴沉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十分稀有。探访中记者发现,五千年文博园内乌木数量惊人。在国际诗林景区里,就并立一百多棵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阴沉木,此外,根雕馆内还有大量千年乌木根雕,它们带着千年的沧桑记忆,经过艺术创作,化作又一种生命的复出,有着雄健、恢弘的自然之美。

“很多游客来了,都十分好奇,我们能珍藏这么多的奇石异木,不亚于专门的博物馆。”文博园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殷照平自豪地表示。

融入文化元素

面向过去、当代和未来

在奇石长廊中,展现在两旁的以灵璧石居多,数量惊人。据文博园导游介绍,除了灵璧石外,园内还有萤石、肉石、金钱石、钟乳石等十余类。“这些稀有石头妙就妙在奇、绝、神、韵。奇要奇出平凡、丑要丑得合理,很多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精美无比,巧夺天工。纹理石上精美的线条、图案若隐若现,神采飘逸。

除了石、木,文博园在其他景区的打造上,也是费尽心思,随处可见创新和创意。

为了打造和谐文化,文博园内兴建了一个“三教合一”广场。卧佛、孔子列国行、老子天下第一,这三个巨大的雕像群分布周边,完美体现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

“文博园肩负着对过去的传承,面向当代的弘扬以及面向未来的创新三大使命。”创建人朱林寿的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文博园景区存在的价值和打造的方向。

“文博园文化内涵丰富根雕馆无与伦比”

短短数年内,文博园的精彩绽放,也赢得了很多专家和名人的赞许。

2012年,文化部原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在调研五千年文博园文旅产业时,曾高度评价文博园“将中国五千年文化很好地融合其中,创意新颖,设计风格独特,馆藏的根雕作品、民俗藏品规模宏大,历史厚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意义”。

2013年2月,著名作家王蒙曾应邀到文博园主讲“太湖讲坛”,实地参观了文博园。他感慨说:“在太湖待了这么多天,住在文博园旁边,虽然接待人员一再跟我提及到园内游览,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现代建筑景观,并没有太多文化内涵。现在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我到过世界很多国家,中国也基本跑遍了,我可以说,文博园的根雕馆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休闲之余,王蒙还欣然题写“万代同根”四个大字,预祝五千年华夏文化在文博园代代传承。

近日文博园兵马俑一事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省内文化界大咖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力挺文博园。

“五千年文博园展现的‘兵马俑群’,并不算安徽独创。文博园并不是只有‘兵马俑群’,还有很多著名的微缩景观,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有了解中华、传承文化的教育意义。”安徽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认为。

省作协主席许辉则认为,处理好文化借用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合理合法地使用传统文化资源,是每一个文化继承人的当然权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