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师身先死 花重金打水漂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未出师身先死 花重金打水漂
为何美军有不少武器耗资巨大却未曾被使用?
 

近日,美国造价高达20亿美元的新一代DDG1000型驱逐舰“朱姆沃尔特”号在穿越巴拿马运河时发生故障,被拖回港口。这还不算什么,毕竟这艘科幻巨舰是造出来了,而且已经列装服役了。其实,美国还有一些耗资巨大的武器,短时间服役后就匆匆退役,甚至压根就没有被使用过。然而,我们需要同时看到,这些巨额耗资并未变为实在的武器,在研发过程中也促进了军事技术的提升,甚至一些失败的案例也有借鉴的意义。所以,面对失败的武器项目,嘲笑是毫无意义的,更多应从中解读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并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汲取有利信息。 ▋据《北京晚报》

XB-70轰炸机:

项目顺利完成 却无用武之地

打水漂:15亿美元

XB-70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一款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其名称音译为“瓦尔基里”,国内译为“女武神”。

该机型的设计背景是在冷战初期的上世纪50年代中叶,美军为对苏联保持威慑,计划研发一款战略轰炸机,能够深入苏联广阔的腹地,进行战略轰炸或投掷核武器。美军希望新轰炸机的速度能达到3倍音速。

最终,北美雀屏公司中标,经过数年研制,终于设计出了一架超级轰炸机——XB-70。

该机长59.74米,翼展32米,机高9.14米,空重93吨,最大起飞重量249吨,最大时速3马赫,最大高度21500米。采用了鸭式、无平尾、大三角翼的总体布局和双垂尾。该机可携带22.5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

整体来说,XB-70的设计制造是比较优秀的,样机在1964年首飞,次年达到了21500米高度、3倍音速的指标。

然而就在这数年间,冷战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苏联在防空导弹方面大幅度进步,使得美军原先利用高空高速渗透的战略已然难以实现。像XB-70这种超高空、超高速的战机,变速和转向都不容易,会被敌方算出飞行轨道,进行针对性拦截。加之重达200吨的庞大身躯更是敌方雷达捕捉的极好目标。这样一来,原本造价昂贵的战略“大杀器”实际已经不合时宜。

1966年,研发不久的第二架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与伴飞的F-104战斗机相撞,机组人员全体遇难,这更给了反对派攻击的借口。最终,XB-70轰炸机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仅存的首架原型机被送入了博物馆。

思考:基本上,XB-70作为项目完成的本身是成功的,它的不幸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此浪费的钱约为15亿美元,这在20世纪60年代可不是个小数字。

A-12复仇者II:

牛皮吹上天 飞机摔下地

打水漂:接近30亿美元

A-12复仇者II攻击机,是冷战末期由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隐形舰载机。美国海军计划用其取代A-6入侵者攻击机,相比前者,它具备隐形能力和深入敌境进行远距离打击的能力。该项目于1981年招标,1988年签订合同,预计单价1亿美元。

根据设计,该机全长11.5米,翼展21.4米,折叠后为11米,空重17.7吨,最大起飞重量36.3吨,最大时速930公里,航程1480公里,最大高度12200米,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可以执行深入打击任务。更重要的是其隐身能力的设想,要求其比F-117A隐身技术更先进,使敌方雷达的探索距离比当时已有的海军飞机缩小5倍。

这个项目各方面听起来是如此的完美,唯一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实现它。1990年11月,军方审查发现项目存在大量问题。为了减重,A-12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然而这些材料的坚固程度却达不到要求,最终被迫用更重的金属部件来代替。由于飞机腹部开口太多,两个机翼翼梁承受负荷很大,必须加强。这样一来,飞机的总重量又会超标,以至于逼近了航母舰载机重量的上限。此外,复杂的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也难以实现,工期至少要延迟到1992年。

一方面性能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经费哗哗往上涨。承包商估计单是研制费和第一批生产费就将超支8.5亿美元以上,单价则超过2亿美元(比后来五代机的F-35还贵)。有人甚至估计,A-12将会耗尽未来3年内海军战机预算的三分之二。于是在199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切尼下令砍掉这个项目。

思考:A-12失败的原因和XB-70恰好相反,属于设计思路高大上,结果却无法实现,导致窝工、烧钱,最终被忍无可忍的政府叫停。A-12总共花了美国接近30亿美元。

YAL-1机载激光器:

设计概念靠谱 可惜效果受限

打水漂:超过50亿美元

YAL-1是美国在新世纪开始研发的一款机载激光武器,计划在改装的波音747-400F飞机上安装功率达兆瓦级的氧碘化学激光器武器系统,从而形成“飞行炮塔”,目的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该设计始于2004年美国国防部,预定在2008年服役。

这款系统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搜索导弹,在发现目标之后,通过三道低功率追踪激光来计算导弹的航向、速度、瞄准点以及当前大气扰动,再以主炮发射激光,持续3秒至5秒破坏导弹。由于受激光功率和作用时间影响,激光可能无法彻底烧毁导弹,但是只要将导弹外壳加以部分削弱,便可能破坏导弹的空气动力属性,甚至让导弹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自行瓦解、坠毁。

用飞机运载激光武器、摧毁导弹,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靠谱,却受制于很多其他因素。首先,激光武器本身的性能受到限制,项目原目标是能够摧毁600公里外的导弹,然而由于功率、瞄准和大气干扰等原因,实际上多数时候只能摧毁300公里外的目标。另外,该系统从设计上,瞄准的是上升段的导弹排出的强烈热讯号,很难拦截终端、下降段、飞行段的导弹,这样一来,有效发射时间可能只有导弹喷出射流的那短短8到12秒,勉强有两次射击机会。另外,发射激光需要极大的瞬时功率,飞机上不可能装核电,因此暂时只能采用类似火箭的化学燃料。每架飞机可以携带发射20发的燃料,低能量发射对付小导弹时可以发射40发。这种燃料不能空中补充,必须降落才能补充。

思考:由于YAL-1涉及的各项技术在当前环境下难以达成有效的战果,美国国防部最终于2011年终止了机载激光器的研发项目。在此之前,该项目总耗资超过50亿美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