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期末考试时间将至,宜宾学院部分选修了申论课的同学陷入纠结之中。主讲申论的老师郭五林前不久在群里发布通知,称凡购买其编写的申论教材的同学,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每人最多可以加20分,也就是买4本书。此举引发部分学生质疑和不满(12月19日《成都商报》)
教授出版了一本书,于是学生们的三道期末考试题目全部围绕这本书展开:写介绍、销售方案及感想(议论文),特别是在考题的最后注明,买书、售书可加分,最高可加20分。只要买书就可以加分,如此直截了当,让人目瞪口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该教授在发通知时的毫不掩饰、“购书加分”的无所顾忌,都印证了他自己说的话:老师只是个经不起现实折磨的、很久以前的传说。特别是媒体介入后,郭老师说:“我怀疑发帖的人是相关培训机构的,不是学生。”以及“各位同学你若不离不弃 ,我必生死相依;你若自我放弃,我也无能为力 ”的表态,不以为错、反而“义正词严”,教授兼书商的强迫推销,褪下了教书育人的神圣光环,连附着在教授一词中的“斯文”也被荡涤得干干净净。
事件曝光后,该教授回应称已经取消加分决定。轻描淡写之余,人们从中感受到那种毫不为意、大权在握、收放自如的习惯成自然。的确,教授不仅掌握着考试和分数,更掌握着大批学生的成绩与未来,学生被当做是售书渠道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再正常不过。很多导师就是发论文、拉项目,项目多给研究生做,不做完甚至延期毕业,这在很多大学校园里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相较而言,买老师的几本书不过是小儿科,试问哪个学生敢当众说个“不”字?还有多少老师在暗地里乐此不疲、精于此道呢?
在资源数量一定的背景下,资源的占有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强弱,而在教授与学生的力量对比面前,学生无疑是弱者。当教授把售书作为检验学生“感情投资”“分数权力”的考试,实是自身价值定位上的莫大偏差,亦是师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更是高校行政化、市场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