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谈话全程录音”是一种职业焦虑
单位认领“招待费” 是个好现象
“冥币存入银行”亟须监管来规范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医患谈话全程录音”是一种职业焦虑

▋ 郭元鹏
取证 王恒/漫画
 

医生向患者告知病情的时候,带着一个平板电脑,谈话过程全程录音,医患双方签名也在电脑上完成。记者12月13日从宁波市第一医院了解到,从今年6月起,该院在省内首家推出患者数字化谈话签名系统。手术谈话还要录音,院方认为,此举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能规范医生的行为,也能保护患者的权益。但也有患者不理解,觉得医生是不是不够信任患者?(12月14日《宁波晚报》)

从报道来看,大多数患者认为这是“像防贼一样防患者”,有的患者就说,在手术之前看到医生启动录音设备,就感到十分害怕,是不是手术风险很大,是不是手术难度很大,是不是医生不信任自己。还有的患者质疑,既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了,为何还录音呢?

的确,对于“医患谈话全程录音”的做法来说,是欠考虑的。在录音的时候,医生说的很多都是专业术语,患者未必能听得明白,这个时候一个是“门内汉”一个是“门外汉”,他们的对话就不是“平起平坐”的。患者回答的也是“行”、“好”、“可以”、“我同意”、“我没有意见”。可问题是,他们的回答,并非一定是对医疗方案的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左右医疗方案的依然是医生。医生和患者就手术方案的对话等等,原本就没有意义。

有人说,有了录音证据,在未来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就有了证据。其实不然,在法律条文中,录音证据只是辅助材料,并不是最好的证据,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作为支撑,孤独的录音是不能作为证据的。既然不能成为有力的法律证据,“医患谈话全程录音”也就失去了意义了。而且,这段录音谈话还会涉及个人的隐私,试问,医院能确保录音的不泄露吗?

当然,“医患谈话全程录音”也是被无奈逼出的举措。眼下,医患矛盾重重,而手术又一定会存在风险,在医患关系不能有效纾解的当下,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着不少焦虑。医生害怕引发纠纷,患者害怕维权无门。问题是,“医患谈话全程录音”不仅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而且还会加剧双方之间的隔阂,让原本就脆弱的信任荡然无存了。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后,要公平公正地处理,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真问题,要让医院真正为患者服务,而不是唯利是图。只是“医患谈话全程录音”,其实意义不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