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动穿食养” 润肤有门道
冬季膏方补身,应按量进行
饮食温热 健康起居让老人安然过寒冬
下一篇4 2016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洗动穿食养” 润肤有门道

 

皮肤干燥是冬季最常见的现象,由于气温降低,人体排汗就会大为减少,皮肤的润滑剂皮脂腺的分泌也大大减少,因此在冬季大部分人的皮肤都会比较干燥,而且干燥的气候还会带走皮肤本身的水分,导致脱皮、干纹甚至引起过敏。空气的干燥主要会导致皮肤的含水量下降,而寒冷的空气则会导致皮脂腺和汗液分泌降低。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甚至损伤。那么在冬季,应该如何预防干燥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孙洪波来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

▋张依帆 陈宜淼 记者 李皖婷 文/图

专家介绍

孙洪波,男,主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能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技术相结合的多种手段诊治。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在痤疮、白癜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诊治方面,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洗·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洁

皮肤角质层的表面有一层由皮肤皮脂腺、汗腺分泌出来的皮脂、脂质、汗液和油脂,以一定比例融合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一层膜,这就是皮脂膜。皮脂膜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有着抗感染、屏障、润泽皮肤的生理功能。

孙洪波提醒,过度的清洗皮肤会使自身的皮脂膜丢失。以洗澡为例,夏日可以每日一次至两次,冬天建议每周洗澡2~3次,洗澡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不宜太久。

动·运动锻炼加强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在冬季,适宜的运动有快走、散步、跳绳、球类运动、游泳等,锻炼程度以全身出微汗即可。空闲时可以经常搓手足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运动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皮脂腺、汗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屏障的功能。不过鉴于冬季早晨雾霾比较厉害,不建议晨练。

穿·纯棉衣物紧贴皮肤

为避免冬季干燥的天气,紧贴皮肤的内衣以纯棉最为合适。有一部分的人冬季感到肌肤干燥是由于穿着化纤类的贴身衣物,化纤衣物会更容易引发静电,导致肌肤干燥,所以纯棉内衣是冬季滋润肌肤的最佳选择。

食·多喝水,多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

治疗上除了内服及外用药物,以及外用保湿品外,多喝水及饮食疗法也是很重要的。

多喝水是润肤前提。进入秋冬季节,人们更应注重调节身体和保健养生,而养生保健更是以肺脏保健列为首位。 调查发现,多喝水是秋季养肺最简单的一招。秋季气候干燥,人体会大量损耗水分。适当的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多食含有水分的水果及食物也是很主要的。孙洪波列举了一些日常可以多吃的蔬果:

西红柿。西红柿有着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等功能。同时,西红柿含有的番茄红素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消除人体内导致衰老和疾病的自由基。所以多吃西红柿可以使皮肤细嫩光滑。

猕猴桃。猕猴桃具有生津润燥、止渴等功效,并且可以抗衰老,还可干扰黑色素生成,预防色素沉着,同时猕猴桃的保湿效果也十分显著。

石榴。石榴也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石榴的果实色彩缤纷,红如玛瑙,白若水晶。用石榴榨汁,喝起来酸甜爽口,并且还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除了对身体有很好的“润”作用之外,石榴汁还是一种比红酒、番茄汁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并且效果持久。除此之外,梨子、甘蔗、银耳、百合等也是润肤之品。

此外,实在想要让肌肤“润”得彻底,辛辣油腻刺激食品在冬季是应该阔别的。由于冬天天气干燥,假如再吃辛辣的食物,轻易伤害肺部、加重身体失水、造成肌肤干燥,除此之外,烧烤、辣椒等刺激性食品也应该尽量阔别。

养·这几个润肤食疗方,不妨试试

孙洪波表示,除了上面的蔬果,想要润泽肌肤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试试以下的食疗方:

1.蜜桔银耳茶 材料:银耳20g、蜜桔50g、冰糖适量。

功效:银耳是食药两用的滋补佳品,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蜜桔具有润肺、健脾、止渴的药效。合用具有养阴润肤之功用。适用人群:秋季皮肤粗糙、面容憔悴者。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不宜。

2.玉竹核桃粥 材料:玉竹、核桃、沙参、百合各15g,粳米、盐适量。功效:玉竹味甘性微寒,亦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核桃补肾、润肠。沙参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百合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共用有滋阴润燥之效。适用人群:秋季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者。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不宜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