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国瑞主动调转促 开辟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新路径
2016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披荆斩棘,国瑞主动调转促 开辟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新路径
——专访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仇多宏
▋记者 董艳芬
 

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被动式绿色集成房屋为一体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被评为2015年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品牌供应商综合服务实力5强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绿色住宅工业化发展政策,致力于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工业化发展。随着国家“美好乡村”建设和绿色建筑产业的不断推进,把建设绿色、安全、智能的新农村住宅、生态旅游项目、养老项目作为公司主要市场目标。公司依托自身专家团队,结合德国、意大利等先进工程应用技术,经历多年潜心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节能型钢结构装配式集成住宅体系。本期市场星报专访国瑞公司董事长仇多宏,探讨国瑞公司是如何充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通过创新升级和主动调、转、促,披荆斩棘,开辟我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记者:请问董事长,您是如何进入绿色新型建筑这个行业的?

仇多宏:一切处于好奇和责任。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旅游过程中,我发现那里的农村建筑非常美丽,与国内大多数农村建筑相比,巨大的反差让我一时无法理解。出于职业的本能,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建筑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调研和考察,在亲历了许多建筑工地现场,体验了许多美丽、舒适、安全的农村别墅后发现他们的建筑没有一砖一瓦,而是利用轻型钢材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墙体空腔内满填保温棉,内外墙面挂上既保温又方便又美观的板材就是房子了。朋友介绍说,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注重环境保护,砖、瓦、混凝土耗费大量资源,加工生产破坏环境;而我们这种“三明治”一样的房子具有轻质、保温、抗震、建造快捷方便的特点,深受当地人青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敏锐度让我一下子坐不住了,我们的祖国现在繁荣昌盛,而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了给自己建造一套好房子,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像国外这种绿色、安全、智能的绿色住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想想农村的老家,想想像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在地震中丧生的同胞,我想我该做点什么,一个造福百姓、安居乐业、再次创业的念头油然而生,考察学习……潜心研发……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我立志下半辈子全心全意做好这个项目,也为我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记者:请董事长分析一下国瑞公司生产组装的绿色、安全、智能化的新型建筑的市场空间及市场目标。

仇多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城市化的同时,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的发展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趋势也开始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着去郊区生活、居住。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和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新潮流。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市化”现象趋势越强。“逆城市化”对“城市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对村镇来说,则是巨大的发展能量。“逆城市化”潮流涌向哪里,哪里的乡镇发展速度就快。利用“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成为中心城市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广阔平台,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和带动效益更加强大。由此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空间布局,搭成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强对流(双向对流)正比关系。

相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我国农村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抛荒土地进城务工,在城市购房居住,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多数至今仍居住着极其简陋而又破败的危房。农民辛辛苦苦积攒一点积蓄,为了改变子女的命运都被快速发展的城市房地产吸走。房子不能住了,扒掉重盖,为了省钱用粘土砖垒起来,无设计、无装修、更谈不上抗震抗台风,只为躲风避雨,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么无助和苍白,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往往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汶川大地震造成9万7千多人失去生命,至今仍是国人心中重重的伤痛……

《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未来自我优化中心城市、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促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让广大农村人民住上低能耗、高品质、更长寿的安全宜居住宅,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怎样发展农村房地产?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产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多次访问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房地产发展历程、政策、先进的建筑工艺、生产技术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并对我国农村建筑市场进行了广泛调研,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深入考察了农村住宅情况、经济情况现状,认真研究了国家及各省、市关于建筑业,环境保护,旅游、养老等行业相关政策。通过反复多次的调研、考察、学习、论证,我们明确了投资方向:在中国有32000多个乡镇,虽然城镇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依然有超过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散布着将近2.38亿个家庭,这其中,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农民自建,每年有10%~15%的农户翻新住宅,则每年农村住宅建设超过10亿平方米,投资额度超过1.5万亿元。如今城镇化已逐步演变成了村镇化,农村土地开始确权,政府开始试点农村住宅按揭贷款。自1998年城市住房改革以来,农村住房改革的大戏已经悄然开始。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2015年8月我们主动调、转、促,发力供给侧改革,引进欧美国家成熟的冷弯薄壁型轻钢住宅建筑技术及生产设备并加以创新。

记者:请问仇董事长,什么是轻钢建筑?为什么国瑞公司要对国外成熟的建筑技术进行创新?国瑞房屋与传统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相比有哪些优势?

仇多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是一种密肋型板墙体系,源于轻木结构。该体系以“肋”(间距一般为400~600㎜的冷弯型轻钢墙柱,楼盖梁和屋盖梁)承受重力荷载并要求上下对齐直接传递重力荷载,以“板”(各类剪力墙板)抵抗由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产生的侧向作用力。主要应用于底层(3层及以下)及多层房屋(6层及以下),在北美已经有30多年历史并已广泛应用,是一项非常成熟的结构体系,能满足9度烈度抗震设防和可抵御12级台风要求。

在我国,本世纪初有企业引进轻钢结构,在商业地产、旅游景区、农村自建房等领域均有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1年发布了《底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为3层及以下底层轻钢住宅的设计和验收提供了依据,适用于6层及以下轻钢住宅的《底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目前正在编制中。虽然在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有成片较大规模的轻钢结构住宅区,但总体而言,轻钢住宅在我国的推广较为困难,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习惯了“秦砖汉瓦”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轻钢住宅就会联想到工地上简易拼装的活动板房,加之中国的国情,目前这种冷弯薄壁型轻钢构件两侧覆盖板材中间填岩棉的“空心墙”构造形式确实比较难让人接受。

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去适应市场需求、去突破市场瓶颈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开发一种新的密实墙体构造形式以取代目前轻钢住宅的“空心墙”,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切合中国老百姓的要求,具有深远意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绿色住宅工业化发展政策,致力于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工业化发展。随着国家“美好乡村”建设和绿色建筑产业的不断推进,把建设绿色、安全、智能的新农村住宅、生态旅游项目、养老项目作为公司主要市场目标。公司依托自身专家团队,结合德国、意大利等先进工程应用技术,经过潜心研究,在住宅建筑领域以钢结构为主体结构,以国瑞JPSG聚合物自保温复合墙结构为围护体系,使用先进的数控制造+喷筑技术制造出适合中国老百姓建房需求的密实墙板,并实现了自重轻、保温、隔热、隔音、安全、多功能复合墙体系。在国内率先创立了绿色、环保、安全、节能型装配式轻钢集成建筑体系。国瑞绿色新型集成建筑体系的问世,打破了传统住宅工程建筑模式,具有个性设计、数控制造、标准化组装来实现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缩短建造周期的目的。该体系生产的建筑产品具有抗震、抗台风、居住舒适、保温、隔热、隔音、防火、使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拆迁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记者:感谢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绿色建筑,为服务人民大众、服务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仇董事长能否谈谈您今后的工作想法?

仇多宏:在今后的工作中,国瑞作为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以及开拓者,愿意用开放的心态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用一个企业公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挥企业的引导和带头作用,结合产学研模式,积极加强与相关院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钢结构企业、建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形成产、学、研、用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产品研发,带动技术进步和部品的升级换代,努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行标准编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方面的优势作用,从而促进住宅新型建材、住宅部品和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发展,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