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从来不可怕
只需一个微波炉! 你就能做出N种美味“烤”红薯
全民直播时代到来
3上一篇 2016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民直播时代到来
坐在家里也能红
 

聊天、化妆、吃饭、发呆、睡觉……只要你愿意,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拿来直播,而且分分钟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网红”。2016年最火的一个领域就是直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已经超过200家,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 ▋星报综合

主播成了时下最新潮 和最具话题性的职业

2016年8月中旬,一位男星在微博上发布离婚声明,称妻子在婚姻存续期间有出轨行为。几天后,直播捉女方情人的信息爬上微博热搜榜榜首,有160万人观看了那场直播,这在该平台的素人直播中,至今无人超越。

这是一个被称为全民直播的时代。在传统的PC端秀场从内容到盈利模式都陷入单一之时,手机直播突然崛起,低门槛和各种暴富神话共同催生了一场饕餮盛宴。小到一顿饭、一次地铁搭讪,大到一场赛事或一台颁奖典礼,没有什么是不可直播的。而每一次直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现场。

主播也因此成了时下最新潮和最具话题性的职业。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红和明星开始客串主播,从中受惠;另一方面,一些主播也通过直播迅速成为网红和明星。

网红、直播不仅受到网民追捧,也迎来了管理部门的目光。九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必须持证上岗。

网红主播

也是“赢家通吃”的生态

在很多人眼里,直播已经变成了一个金钱与荷尔蒙交织的世界。

明星收获曝光度,平台收获流量,公司收获交易额,这就是成功的商业联姻。相比之下,个人主播想要吸引关注,就得自己制造话题。

这不再是一个只要长得好看、哼哼两声都能赚钱的年代。直播门槛降低,从业者蜂拥而至,胜利往往属于那些另辟蹊径以及懂得维系粉丝关系的人。而除了单打独斗、自我野蛮生长,还有一类主播来自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从长相、装扮、与粉丝的互动话语及答谢动作,都如出一辙。

当然,想红并不容易。今日网红发布的《中国网络主播生态调查报告》显示,月收入超过三万的主播仅有13%,17%的主播月直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而45%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还有一群人,更是少得可怜。“无论哪个行业,做到顶级的都只是少数。”该报告分析道,网红主播也是“赢家通吃”的生态。

◆现象

“泛90后”成直播主要观众

网络直播有多少人在看?

有数据显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超过3000个。虽然全民直播正成为现实,但真正活跃的粉丝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们,照耀着网络直播这个新兴产业。

壹见传媒新媒体数据研究中心对“中国第一直播网红”papi酱的1000多万粉丝统计,年龄在17~25岁;某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网络直播的受众人群分为两大类:以95后为主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以及18~30岁的三四线城市男青年。1985到1995年出生的“泛90后”被称为“鼠标一代”,霸占着网络观众的主要席位。

◆分析

什么心理造就直播现象、“网红”经济

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诸多而非单一的心理因素,从直播观众的年轻群体到千奇百怪的直播内容。广东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心理咨询专家于东辉分析认为,网络直播之所以爆红,甚至形成一种直播现象、网红经济,与观众的以下诸多心理不无关系。

心理1:满足偷窥欲

于东辉说,偷窥的欲望存在于我们相当多人的内心,有人会将此联想到偷窥癖,那其实只是少数人才有的病态程度,更多人是一种通过偷瞄,暗吞唾沫,没有实际行动的性心理与行为方式。尤其是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女,日常生活是怎样一个状态,直播让人有机会一窥究竟。

心理专家表示,实际上,曾创造收视奇迹的国内外真人秀节目也是迎合了人们窥探隐私的心理欲望。批评人士认为,这无疑会助长人们窥视他人隐私的社会风气。网络直播亦如此,于东辉说。

心理2:把直播对象理想化

网络直播节目中,最能变现的当属美女“网红”,为博红颜一笑,土豪网友一掷千金的情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于东辉说,大众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犹如电视剧一般理想状态,直播内容被理想化,主播形象也被理想化。整形、化妆加之美图,主播个个美若天仙,屏幕之下网友能有多少机会遇到,现实情感得不到满足,直播就给了一些人一个机会。

心理3:寻找自我认同感

“年轻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心理承受力更差,更容易焦虑,更脆弱。”于东辉说,他们越强调自我与个性,命运的不安全感和生存焦虑感就越重。

就如英国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所言,个人在其中无法继续依靠家庭、传统等认同的习惯来源,他们每天必须从生活方式的无穷变化中界定自己。网络直播让年轻观众们寻找到了自我认同,也让他们在视频中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但这种走极端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从另一方面强化心理负担。

心理4:寻找共生状态

发呆、睡觉、吃灯泡等等,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直播内容居然也有人看,居然围观群众不少。于东辉说,匪夷所思的行为下是他们在寻找共生状态。

于东辉说,钓鱼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爱好,这看似与直播无关,但钓鱼中人一坐好几小时享受发呆、放松的状态,与观看直播的行为可谓异曲同工。

适当放松本无问题,不过于东辉也提醒,凡事过犹不及,直播中不断出现的一掷百万打赏、主播月入上百万等现象,少劳也能多得的价值观随之逐渐扩散,影响越来越多青少年,让人失去了日常奋斗打拼的动力。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