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作为安徽省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也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享有“文都”盛誉。作为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桐城在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被誉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等。
2016年以来,桐城市围绕县域经济的振兴发展,从产业、资本、劳动力、服务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今年1~8月份,该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9.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6.2亿元,增长10.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亿元,增长18.2% ;固定资产投资187.4亿元,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11527万美元,下降2.0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4.4亿元,增长1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6.6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桐城市的县域经济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使得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主导产业 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桐城市历来在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方面具有主导性优势。新形势下,为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持续增长动力,桐城市在传统产业方面进行了设施设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包括扩大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应用、鼓励机器换人等。
除了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外,该市还加快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包括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投资5亿元新型住宅产业化加工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工业机器人研发项目、投资3.2亿元的液晶显示模组等在内的项目已成功落户桐城。
此外,桐城市还通过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发展总部经济、集团化经营等方式,打造一批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如引导盛运公司集团化经营,力争2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支持金田集团将总部由宿迁迁到桐城,力争其3年内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全市今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申报材料在审企业1家,进入股改阶段企业3家,直接融资24.11亿元。
搭建青年创业园 鼓励大众创新创业
创新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桐城市在创业创新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例如位于桐城技校实训基地的智能装备制造青年创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30余家。同时,依托桐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搭建的众创空间,推进电子商务创业。据悉,桐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面积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70余家,已成为该市未来创新创业领军企业的摇篮。
另外,在园区产业方面,国家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瞄准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计划实施产业链延伸、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变革等项目,不断夯实园区产业基础,打造“环保成套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创新基地和创业园之外的大众创业,桐城市也是大力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如落实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
据悉,今年1~8月份,该市新注册各类企业2383户(含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36.5%。此外,桐城市也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
“六尺巷”外 旅游经济和城乡统筹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2016年的春晚,让桐城的“六尺巷”火了一把。为了进一步发挥“六尺巷”的品牌效应,推动桐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该市实施了搬迁荣康医院的计划,并实施投资3亿元的“三街一巷”恢复与修缮工程等。
在乡村旅游方面,该市启动了投资6.8亿元的花间塘乡村旅游风景区建设、5.1亿元的富美达农林科技产业园建设等工程,并举办桂花节、乡村采茶节等,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资源,发展智慧的乡村旅游经济。
在乡村建设方面,除了发展乡村旅游,桐城市还持续推进了农村危房改造、启动建制镇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实现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使得人居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在城镇建设方面,桐城市也持续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创新建设模式,统筹城乡发展。例如,今年该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排政府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17项,总投资40亿元;另计划投资7亿元,补齐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短板。
强化服务理念 实现贫困人口全脱贫
桐城市目前尚有26个贫困村、6.3万贫困人口,为实现2017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该市实施“1286”行动计划,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清单,引导26个重点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现快速脱贫。
为完善社会保障和提升公共服务,该市加大了对教育有效投入,如推进投资2.5亿元的桐城师专新校区、8000万元的东城高中、4000万元的盛唐小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如投资1亿元迁址新建市医院;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如建成运营的家和尊养医养一体化项目,可容纳养老护理床位2300张。另外,今年1~9月份,全市民生类支出28.4亿元,占该市财政总支出的85.2%,进一步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这一保障更是在今年的抗洪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等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桐城市围绕“流程最优、服务最佳、收费最低”的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意识,精简审批流程。目前,该市行政审批项目190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181项,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减少申报材料三分之一以上,审批环节减少一半,审批时间压缩到30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