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蜡笺创始于我国唐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的粉笺与唐代蜡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粉笺、蜡笺特点于一身的皇家御用纸。然而,这一千年宫廷技艺在清末即已失传。如今,巢湖市民间艺人刘靖子承父业,潜心钻研,将这一失传百年的宫廷技艺成功“复活”。2008年,以其粉蜡笺制作技艺为代表的“纸笺加工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21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随巢湖市记协来到该市黄麓镇掇英轩生产车间,目睹了粉蜡笺这一宫廷绝活的制作过程。 ▋记者 张发平 文/图
子承父业,传承纸笺加工基业
据介绍,粉蜡笺又叫粉蜡宣,因其制作技艺复杂,用料昂贵,历史上非民间一般百姓所能企及,长期作为宫廷御用纸。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千年宫廷技艺在清末失传。
刘锡宏是刘靖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在我省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负责文房四宝出口业务。在一次出访活动中,一位日本造纸专家拿出一幅中国古代制作的粉蜡笺对刘锡宏说,这是你们中国古代的粉蜡笺,可惜现在你们却制作不了。
这位日本造纸专家说话的口气虽有惋惜,却不失嘲讽,刘锡宏被深深地刺激了。回国后,他开始对粉蜡笺进行关注和研究,发现国内一千年宫廷制作工艺早在清末就失传了。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刘锡宏复活粉蜡笺制作工艺的梦想没能实现。
后来,刘锡宏到了可以带家属的工龄,他将在巢湖市黄麓镇建中行政村当赤脚医生的妻子杨宁英和孩子们接到合肥。妻子杨宁英在公司当上仓库保管员和检验员,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纸笺加工方面的知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杨宁英决定走出来自主创业,开办了自己的掇英轩纸笺加工厂。
1997年,刘靖子承家业,正式接手掇英轩。
潜心钻研,复活失传宫廷绝艺
“当时,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刘靖很坦率地说,当时只是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后来,在纸笺从业过程中,自己逐渐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刘靖说,制作粉蜡笺工序多且繁琐,共有几十道工序。从选择特制的宣纸,到染色、施胶、填粉、洒金、描绘等多道工艺,一般需要三个月时间。特别是手绘,相当费事,一幅龙纹图即使是技术十分熟练的手绘师傅,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刘靖在父亲的帮助下,反复试验,经过一次次失败,他终于让在民间失传已久的“皇宫用纸”粉蜡笺开始“复活”。
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美好。刘靖虽然复活了千年皇家技艺粉蜡笺,但是投放市场后,却没有得到认可。于是,他开始从市场上进行调研,从产品上找问题,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和工艺水平,直到1999年掇英轩粉蜡笺在北京业界引起轰动。从2000年起,刘靖按古法成功复制出“金银印花笺”,并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革,生产出更加适于现代需求的“金银印花笺”等。
传承文化,粉蜡笺入选国家非遗
“既要传承历史文化,更要创新发展。”多年来,刘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在继承传统纸笺加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用传统技艺相继恢复与发展了代表我国纸笺加工最高水平的手绘描金粉蜡笺的制作,以及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绢本宣、刻画笺、羊脑笺等纸笺名品,使多个失传百年的纸笺加工技艺得以恢复,使纸笺加工技艺得到了新的发展。
2008年6月14日,刘靖的“纸笺加工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刘靖被批准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成为同行业中最年轻的创业者,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全国最年轻的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2011年、2015年掇英轩又相继被安徽省文化厅评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刘靖执掌的掇英轩还建立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产学研合作机制,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传统纸笺产学研基地”,并共同组建了“古代名纸复原研究中心”,为掇英轩在纸笺研究、技术革新及开发新产品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与保障。
再攀新高,建全国首家纸笺博物馆
10月21日下午,记者在掇英轩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专注生产,有的在填粉,有的在描绘……一位女工告诉记者,粉蜡笺制成后,再进行手绘描金,才是手绘描金粉蜡笺。手绘描金粉蜡笺还分为真金和仿金两种,价格均不菲,最贵的粉蜡笺几万元一张,面积仅一平方米左右。如今,掇英轩粉蜡笺畅销国内及东南亚国家。
另据掇英轩掌门人刘靖介绍,经当地政府批准,他们正在建设全国首家小型纸笺博物馆,位于黄麓镇张疃路西侧,占地面积14亩,全部工程预计投资2000万元,第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建设外围及旅游互动中心部分、传习基地,计划明年6月竣工。刘靖说,他计划将该博物馆建成国家级非遗纸笺加工技艺传习基地和省级非遗纸笺加工技艺传习基地。这一项目得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及巢湖市的大力支持,争取到省宣传部文化强省补助资金40万元,巢湖市文广新局也以给予以奖代补给资金20万元(本文部分图片由掇英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