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小巧、外形时尚的电动滑板车、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等新型代步工具,近两年较受年轻消费者追捧,马路街道上也常见这些电动助力车。但实际上,这些代步车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8月28日,北京市消协发布了电动滑板车比较试验结果:20个电动滑板车样品中,16个样品最高时速超过了20公里,其中19个样品高速时刹车失灵。(8月29日《新京报》)
最近这几年,体积小巧、外形时尚的电动滑板车、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等新型代步工具大受年轻人欢迎,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由于在滚滚车流里,只能看到“风火轮驶来”,有媒体戏称为“道路上的小哪吒”。这些“小哪吒”虽然技术娴熟,却也常常遭遇刹车失灵带来的伤害。到搜索引擎里搜索一下,你会发现这类事故呈现增长趋势。
鉴于这类代步工具的增多,也就有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主动作为。为了减少危险因素,他们对电动滑板车、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等进行了检测对比。让人担心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20个代步工具中,有19个出现了刹车失灵现象。不仅如此,其速度还都超过了安全范围。如此看来,这些代步工具的危险因素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为了杜绝此类事故的出现,很多地方的交警部门都已经明确,不允许电动滑板车、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等新型代步工具上路。但是也遭遇了质疑,有人就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交警没有权力限制此类代步工具。规定是善意的。问题是,既然不允许骑行上路,为何还有人上路?难道都是“道路上的小哪吒”太任性?
最为关键的是,电动滑板车、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等是属于娱乐工具,还是属于代步工具?如果属于代步工具,有没有质量标准?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刹车失灵的问题,而是这种产品究竟能不能生产的问题,最起码不能用游戏产品的标准进行监管。
“20个滑板车19个刹车不灵”不应止于提醒,其背后的问题则是监管失灵了。能不能生产需要有说法,能不能上路也需要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