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省连降暴雨,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到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目前正值盛夏季节,进入了肠道传染病、老鼠、蚊虫传播的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洪涝灾害发生后,水灾易带来哪些疾病和伤害?怎样预防传染病?对此,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采访了省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与疾病传染科副科长曹明华。
水灾过后,很多疾病开始侵犯人体
据曹明华介绍,水灾过后,各种生活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极差,污水、粪便、垃圾无法管理,导致蚊、蝇、鼠类滋生,很多疾病开始侵犯人体。
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蜇伤、毒蛇咬伤。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要如何注意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据曹明华介绍,有些食物是坚决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有异味的剩饭剩菜;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野菜、野果等。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趁热吃
曹明华提醒,预防肠道传染病,记住16字防病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趁热吃”。 据悉,由于腹泻病是经“粪-口传播”的传染病,因此,只要把住“病从口入”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保护水源免受污染,特别是生活饮水。灾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消灭苍蝇。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对于受灾地区,饮水安全很重要,饮水的消毒工作也必须做好。 “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煮沸消毒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几分钟后,几乎可以将水中所含的全部细菌、病毒杀死。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去取水”。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放漂白粉精片半片即可。消毒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防中暑、防受凉、防蚊虫叮咬
临时野外住宿应注意哪些? 曹明华提醒,临时居所要新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还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两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 此外,救灾疲劳后要注意休息,注意个人卫生;要防中暑、防受凉、防蚊虫叮咬;生病要及时到当地临时医疗点或卫生院就诊。消毒、除虫、灭鼠方法向当地卫生院咨询。 洪涝期间如何防治中暑?
据悉,洪涝期间,人们在高温下抗洪防汛体力消耗大了,很易中暑。对中暑病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抢救,一般不会出现危险;但抢救不及时或急救方法不对,也可能导致死亡。降温是治疗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将患者置于通风荫凉的地方,全身冷敷加电扇吹风,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民间传统方法,如用汤匙、硬币边缘刮患者的胸、腹、颈、背及手足弯曲处也有效。 高温季节在户外工作时,要戴遮阳帽,要补充大量水分或淡盐水,口服人丹、十滴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