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在慢性疾病的高发时期,脑血管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作为高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四高”的特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所幸,脑卒中80%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因此,提高自身的脑卒中防控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和干预?7月5日上午9:30~10:30 ,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三科主任蔡圣朝与读者交流。
大部分常规体检不包含该项 读者:我有轻微的脑卒中,有必要定期检查颈部血管超声吗? 蔡圣朝: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常被用来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因此,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对于防治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我国,大部分常规体检不包含这项。 颈动脉超声检测能较为准确地测量管径、血流,能客观地观察管壁结构及厚度,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形成的位置、数量、大小、内部回声、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有无纤维帽以及钙化形成,显示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及斑块内部、表面血流情况,以此判定其稳定性。为评估脑卒中的风险概率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创、简单、方便,重复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易于被患者接受。
中国高血压患者
普遍为“H型高血压” 读者:有医生诊断我是“H型高血压”,说要重视,这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是这样吗? 蔡圣朝:中国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低叶酸现象。由于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卒中发病风险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且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约四分之三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了强调其危害性与普遍性,我国学者率先提出H型高血压的概念,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风险增加59%;而同型半胱氨酸降低3μmol/L可降低脑卒中风险约24%。对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同时我们会筛查同型半胱氨酸,检出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以针对性治疗。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 读者:餐后血糖高也会导致脑卒中吗? 蔡圣朝:临床上,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不达标,都会被诊断为糖尿病。我们发现患者对于高血糖的重视日益增加,大家也都认识到及时发现血糖增高,及早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很多患者就诊时会主动提出检查空腹血糖,也都知道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却不了解,餐后血糖也是需要关注的。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在您重视空腹血糖的同时,也别忘了定期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筛查您是否患有糖尿病,从而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读者:预防脑卒中,生活上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 蔡圣朝:生活方式的干预的确很重要。譬如,合理饮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适当缓解压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可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和发展的,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房颤患者抗凝不达标
很容易形成血栓 读者:我有房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栓,这样可以吗? 蔡圣朝:目前许多存在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仍在接受阿司匹林单药而非口服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实在太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在我国,这种情况非常普遍。阿司匹林本身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没有保护作用!医患高估了抗凝药的出血风险,以及患者无法做到定期监测国际化标准比值,这些都是影响华法林在房颤治疗中的障碍。房颤患者抗凝不达标,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以形成脑卒中。目前临床上除了华法林,还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我们 可以让专业医生给我们进行危险评分,根据危险程度,以及自身的依从性、经济状况,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防止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
本期指导专家 蔡圣朝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老年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