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白拿1.6万 近8成瑞士人为何拒绝?
“虎庙”案 为何令泰国社会“受伤”
3上一篇 2016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虎庙”案 为何令泰国社会“受伤”

 

从20多年前靠“慈悲心”声名鹊起,到如今因“贪欲念”声名狼藉,泰国北碧府帕朗塔布寺的“虎庙”传奇已步入尾声。故事最终以惊天逆转的剧情落幕,毫不夸张地说,对泰国社会的震撼史无前例,不啻一场观念与信仰层面的“政变”。

虐虎、弑虎、走私、勾结、敛财、征地、滥权、妄享、诈骗、愚众……在清查“虎庙”过程中不断被挖掘出来的恶行,在外界看来,充其量是新闻素材和炒作由头,但在泰国社会,这个悲剧却前所未有地同时拉断人们的两根心弦。

心弦之一是对自然观的社会认同。受信仰影响,泰国人向来把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和谐相处视作骄傲。正因如此,各种救助动物的故事不时出现于泰国的新闻头条。十多年前,泰国国王普密蓬亲写一本书,讲述自己领养流浪狗的故事,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因佛教徒众多,绝大多数泰国人还自行守戒,不食“三净肉”之外的荤腥。对于老虎,泰国人更是颇有感情。泰国历史上抗击缅甸贡榜王朝入侵的吞武里王朝开国国王郑信王的部队,就被后世称作“郑信虎军”。此后,“虎”成了王牌部队的象征。直至今日,泰国少年童子军还被称作是“幼虎军”。在民间,虎更是桀骜风骨的化身,有“贫贱不移虎威”的俗语。

心弦之二是对信仰的心理寄托。泰国被称作“黄袍佛国”,暹罗族也是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信仰佛教未有间断的民族之一。泰国人对佛教的尊崇,不止于叩首膜拜这类信仰仪式,佛教深入日常生活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社区都有寺庙,寺庙里的主持方丈往往是人们倾诉的对象,是平日里解人愁苦、助人解脱、化解矛盾、解开心结的心理导师。寺庙是泰国人生老病死都离不开的生活场所,出生、成年、结婚、灾病、死亡,人生中几乎所有的大事,都离不开寺庙与僧侣。许多人甚至把寺庙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在庙中火化与安放骨灰。

而“虎庙”一案,同时触碰了这两条高压线:那些在僧侣脚下伏首听经的猛兽原是被注射药剂的受害者;那些救治伤虎、驯化野性、天人合一的画面原是掩人耳目、欺世愚人的作秀;那些被人追捧、受人膜拜、得人捐助的“高人”原是杀戮动物、敛财作恶的罪人。

泰国历史上,僧侣犯错并不罕见,但多为个体行为。如“虎庙”这般系统性内外勾结作案、长期高调愚弄众人的案例闻所未闻。通常而言,出家人犯下刑事案件须由地方寺庙委员会层层上报、由宗教局出面调查,而后决定是否提请法院或警方协助,而警方一般碍于宗教考量不会主动出击调查。而这次“虎庙”案事态严重,证据确凿,难怪国家级警方直接介入,强势出手,以非常罕见的声势破除地方保护与宗教阻力。

泰国历史学者葛攀告诉记者,“虎庙”案的那些细节,推敲起来,是对泰国人信奉的小乘佛教具足戒全部227条戒律的严重违反,为泰国社会所不容,对于这些严重犯戒者,一般会先强制还俗、后追究刑责;但对整个泰国社会而言,即便对个体追究责任,往往也无法弥合那些恶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