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对杨绛先生 最好的纪念
非常道
6000元飞来横财 是一道素质测试题
微声音
“称住户为过街老鼠”也是暴力逼迁
“如厕超时罚款” 这样的规定太奇葩
下一篇4 2016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读书是对杨绛先生 最好的纪念

□ 苑广阔
 

记者25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确认,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今日本报08~09版)

关于杨绛先生的故事,她的人生经历,她身为作家、翻译家、剧作家的成就,以及她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传奇,都有很多书籍、资料可以去翻阅,我们没有必要一一赘述。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杨绛先生的离世,最近几天一定会出现很多纪念她的文章,这其中有她的亲人写的,也有她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晚辈写的。这些纪念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杨绛先生进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那些与杨绛先生有过现实交往的人所写的文章,因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还可能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意义不容忽视。

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当某位名人离世,也会有不少人为了炒作自己,吸引眼球而进行一些牵强附会的创作,硬是把自己和杨绛先生扯上关系。宽容点看,只要这样的文章不会对世人造成误解,不会对杨绛先生的形象与声誉带来损害,也没有必要太过较真。但是在我看来,不管这些纪念文章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算不上是最好的纪念方式,而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去读杨绛先生的著作,包括她自己创作的,也包括她翻译的;包括各种小说、戏剧作品,也包括散文、随笔等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多么情真意切的纪念,总有一个由喧嚣到平淡,由热到冷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使然,但是一位真正的作家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反而会在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在更多读者的阅读中焕发出更夺目的光芒。杨绛先生翻译的世界名著《唐吉坷德》被公认是该著作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于93岁高龄出版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更是风靡海内外,一版再版达到了一百多万册。

杨绛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可以追悼,可以赞美,可以膜拜,但一定不要忘记了阅读,阅读才是对一位作家最大的尊重与礼遇,对杨绛先生是如此,对国内外其他作家同样是如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