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和责任让他们不忍放弃 医病还得医心
2016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良知和责任让他们不忍放弃 医病还得医心

谢医生为肝炎病人进行检查治疗
高墙之内的淝河监狱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医院
医生走过感染区,这里关押的都是肝炎、肺结核犯人
通过2层铁闸看见病区内的艾滋病犯人
 

D 被艾滋病犯喷了 满头满脸的血

“才来时,想得最多的是犯人起冲突时,怎么办?要是被艾滋病患者抓上一把或是咬上一口该怎么办?”谢伟表示:“后来才发现,这些都是多虑了。但有些情况却是你意料不到的,危险也会随时而至。”

“2013年1月份,有个从庐江转来的重症犯人蔡某。他患艾滋病,还有丙肝。一天晚上,我在值班,突然有人喊蔡某吐血了,我立即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进行抢救。”谢伟告诉记者:“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已吐了2000毫升左右的血。抢救过程中,蔡某突然从床上坐起来,一口血喷了过来,我让了一下,感觉只有白大褂被吐上了,没有在意,旁边的人告诉我,说我头上和脸上都被喷到血了。我赶紧让他们用生理盐水帮我冲洗,但抢救却不能停下来。”

“后来,稳定病情后,蔡某被送到专业医院治疗,我连吃一个多月的药。检查了两次没有问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谢伟表示:“这种情况不仅是我一个人遇到过,大多数同事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E 医病医身之外 还要医心

“患病服刑人员除了医病医身之外,还要医心。因为这些重症病犯的心理往往都很敏感脆弱,一方面极度渴望痊愈,另一方面又会因情绪恶化拒绝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病犯的心理治疗比生理治疗更难。”

“不要管我,我的刑期比生命都长。”喷了谢伟一身血的艾滋病犯人蔡某刚到监狱时,就是典型。他因绑架、抢劫、敲诈勒索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监服刑后被发现患有艾滋病。蔡某以为自己难以活着出狱,索性自暴自弃,同犯多看他一眼都能成为打架原因。

为了走进他的内心,教导员张军可花费了不少工夫,找到他家人了解情况,带其做心理测试,为他申请营养餐、调整床位,慢慢地,蔡某内心的坚冰被民警真诚的关爱融化了,他开始接受治疗,配合改造,并获得减刑,于2015年刑满释放。出狱那天,蔡某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民警们陪他一起回家。而且特别要求谢伟送他回家,否则他就坐在监狱门口不走。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蔡某感慨万分,他流着眼泪向谢伟等人表示感谢:“我真没想到能活着回来,是你们给了我新生。”

F 救赎心灵 唤醒沉睡的尊严

“在这里,最不好搞的就是高学历的服刑人员。他们因为学历知识的原因,感觉对一切都看得非常透彻。往往很多时候油盐不进,根本无法说动。”负责服刑人员管教的李举告诉记者:“等下让你见一见这个高学历的艾滋病犯现在的情况。”

随后,记者见到了李举口中的这名高学历服刑人员刘航(化名)。白皙的脸庞、清瘦的身材,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若没有囚服在身,很难让人将他现在的身份与毒贩、艾滋病患者结合在一起。据刘航介绍,今年30岁的他是家中独子,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2008年毕业于四川某985高校,之后自己在成都开了一家专门从事电讯业务的公司,自己当老板,一度生意非常红火,月收入2万左右。但由于生活太放纵,他开始染上毒品。不仅自己吸毒,还跨省贩毒,最终落网。

“他刚到我们这里时,因为被判死缓,加上知道自己成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所以情绪非常低落,几次都有自杀的念头,被我们制止了。” 李举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刘航重拾生活的信心,他们针对刘航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成立管教组,对刘航进行心理安慰,让他放弃自杀的念头;成立医疗组,针对刘航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直接对他介绍艾滋病形成原因、治疗方式,以及携带病毒到发病的过程中如果坚持规律生活和按时服药,可以延长寿命很多年。

“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对以前犯的错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刘航告诉记者,他非常感激监区的民警,平时他一有什么不舒服,监区的医生就会过来给他诊查,平时也会送来一些他喜欢的书籍,这让他非常感动,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刘航说他出狱后想自己承包农场,过清静的生活。

据李举介绍,刘航已获得了三个行政奖励。只要继续表现良好,很快有望获得减刑。

G 在我看来 他们都是普通服刑人员

“在这里的很多服刑人员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但往往家人拒绝接受他们。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 据淝河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张晓力介绍:“艾滋病犯既担心不能活着出狱,又担心出狱后生活无着。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亲人放弃了他们,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受到尊严。”

“经常会有刑满释放的人员,写信或者打电话给我们,感谢我们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虽然我们的工作辛苦并且危险,但每次想到这些来自他人的感激,我们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第二监区教导员张军说。

毕业以后就在淝河监狱工作的张留平,至今也有8年多时间了。张留平是感染病监区副政治教导员,刚开始得知要长年累月面对艾滋病犯,张留平的心里感到不安。工作一段时间后,张留平慢慢释然了。张留平说,有的服刑人员从食堂打来饭菜,分一半给你,看你敢不敢吃。这既是试你的胆量,也是看你是不是歧视他。如果不吃,他就会心存戒备。

张留平等民警面对艾滋病犯时,并没有更多的防护措施,除了手上有伤口时要贴止血带以外,并不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这样就和他们拉近了距离。作为艾滋病监区的民警,为了避免家人的担心,直到两三年后张留平才告知家人他的工作。

提及家人,张留平觉得自己亏欠太多。由于工作繁忙,连自己的孩子出生也没能第一时间看到。和艾滋病犯朝夕相处,一般人可能觉得是一种煎熬,但1985年出生的民警张留平笑笑说:“习惯了也就不怕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普通的服刑人员。”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