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不为钱“投降” 人生路,目标不能选错
《刘春天的春天》合肥开机
《鱼龙勇士2》全国首映
宋仲基欧巴真的要来了
下一篇4 2016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81岁金鸡影帝杨在葆家乡聊人生感悟:
搞艺术,不为钱“投降” 人生路,目标不能选错

□记者 吴笑文
 

为观众献出过《渡江侦察记》、《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等经典影片,曾获得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七届和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81岁的皖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日前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在合肥大剧院与市民观众分享从影经历与人生感悟。他自嘲是商业大潮中的“败将” ,但绝不投降,“81岁回头看走的路,感觉挺好”。

文艺界要清除精神污染

杨在葆是安徽宿州人,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阔别家乡多年,杨在葆惊叹于合肥的变化,而美丽的政务区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作为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杨在葆说,一个演员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调理好,演戏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教育,戏必须有一定的内涵和思想。“空气污染,水污染,我觉得最可怕是精神污染,空气、水污染好治,但是精神污染难治。一个道德不好的人,能演出好的戏吗?思想没解决好,怎么创作,演好的戏,影响别人。”

他直言,文艺界就要清除精神污染。“精神污染怎么治,我也在想,合肥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交流思想,清理污染,我有责,从我做起。大家都和谐了。”

艺术创作不能拿数量、票房来衡量

“必须要体验生活”,在杨在葆看来,这是成就一位艺术家的必备条件。杨在葆说他对艺术有些思考,创作规律是什么,“现在一个角色,没有时间看剧本,说不好可以配音。电影一个礼拜就拍完,我们那个时候,最少三五个月,下去生活,了解生活。现在,艺术创作规律有个过程。没有过程,就不行。”

杨在葆针对当今演艺圈,一针见血点评艺术创作不能拿数量、票房来衡量:“现在统计一年600多部片子,票房100多个亿,如同医院一样,统计多少病人,赚了多少钱,应该统计医院治好了多少病人。同样的,搞电影,公司应该统计我拍了多少观众喜欢、有感染力、为社会所肯定的片子。”

自嘲商业大潮中的“败将”,至今不悔

这些年,演员的酬金“见风长”,杨在葆凭他的形象和影响,想挣点钱不是件难事,但他不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还在许多场合对一些演员的表演和做派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杨在葆说搞艺术,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塑造一个角色非常寂寞。

有19年没有拍戏的杨在葆说自己这些年不是不想演戏,“我做梦都想演,但我不知道要拍什么。有人说,管他演什么,去了给钱不就完了吗,我说过不了这个坎。很多人找我做广告,我基本不接,因为一部分广告是虚假广告。” 他还自嘲“在商业大潮中,我是败将。我不愿意拍那种不喜欢的片子,我不投降。”

81岁回头看,走的路感觉挺好

杨在葆认为,“走路慢点不要紧,目标不能错,目标错了,一辈子就完了。追求的目标达到了,这是人生的乐事。”他说他对艺术人生的思考,至今不悔,“我81岁,回头看,我走的路,感觉挺好的,我很坚持。”

杨在葆觉得,“人的价值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有价值的事情。我常说,人生就是一幅自画像,你的行为天天给你画像,有些人以前画得挺好的,后来就画坏了。不可能每一笔都画得很好,但是主要的部分不能画歪了,人要有道德的底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