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翰墨护鱼
2016年4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手中笔呼吁保护濒临灭绝的淮王鱼
祖孙三代翰墨护鱼

 

□ 林庸明 余陈盼 这是一个文化家庭,一代代书香传承;祖孙三代喜爱翰墨,都关爱社会,并同时为淮王鱼代言,呼吁保护。淮王鱼与这个家庭,结下了艺术情缘。

A

为段祺瑞画像的画家

童文和是安徽凤台人,担任淮南市政协常委。这些年,他一直以手中的笔描绘濒临灭绝的淮王鱼,呼吁生态道德。童文和祖父童冠五是民国时期江淮两岸的著名画家。

童冠五(1877~1956年)原名童友仁,学习于山东大学。童冠五幼时勤奋好学,酷爱书画、雕塑。他曾去山东济南、潍坊、青岛、天津、杨柳青等地学习绘画及版画艺术,加上他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独树一帜。

童冠五的人物肖像画线条流畅,人物的表情、着色,大都古朴典雅、神形兼备。怀远县常姓宗亲请他为他们明代祖先、开国名将常遇春画过像。民国初年,他还为段祺瑞画过像。1935年,茅仙洞重修时,三仙阁内的《三茅出家》连环图就是他绘制的,壁板上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他还学一手西洋画,类似油画的墨画,注重阴阳的和谐,那时期,凤台一带照相馆的布景多出自他的手。

因为绘画出名,童冠五曾随同一些文艺团体去过前苏联、老挝及东南亚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他对家乡群众的疾苦十分关心, 1951年家乡闹灾荒时,他从外运了一船大米救济乡民,解了燃眉之急。

淮王鱼是生长在淮河中流峡山口的一种特别的生物,相传西汉淮南王用此鱼宴请八公而得名。此鱼无鳞,头尖嘴圆,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的生存状态。

童冠五在世的时候,峡山口的淮王鱼还很多,他经常画它们快活的身影,看到附近的人大量猎捕,总是忧心忡忡地告诫大家要爱护。

童文和的父亲是当地书法家,写一手漂亮的字,有时候还作诗,淮王鱼是他歌吟的对象。爷爷画画,父亲写字作诗,哥哥画画,在这样浓郁的氛围熏陶中,童文和3岁便开始在家人指导下学习绘画。爷爷还是雕塑家,手把手教他雕塑,小小年纪却捏得形象生动,乡里乡亲常聚在一起围着看。十二三岁时,童文和就创作了几十件关于“广积粮、不称霸”以及“老红军”等主题作品。随后20多件作品选送省城展览,当时得到艺术界肯定。这在凤台县引起轰动,县委宣传部长推荐他去了凤台县陶瓷厂,在瓷器上作画。

那段时间,瓷器便成了他画笔的舞台,洋洋洒洒,尽情释放。创作的上百件作品中均可看到属于童文和的色彩笔墨,有龙、有荷叶花纹等等,不仅使陶瓷更加美观生动,也赋予了其独有的艺术创造性。

1976年,童文和前去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师承赵景庵、李传周、张敬平等教授,后来又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深造,受到陶如让、张昌、杜大凯、乔十光、王晓慧等艺术大家的指点,使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在童文和的艺术作品里,牡丹、虾、牦牛、雄鹰同样表现得形神合一,率真空灵。童文和笔下的牡丹有别于世俗的牡丹画法,它透露着清新轻盈,如少女一样充满朝气又显含蓄,富不娇,华不贵,并在作品里加之创新,每幅牡丹图都伴有八公山的紫金石,色彩丰富又极为融合。

B

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

C

为保护淮王鱼呼吁

因为祖父画淮王鱼,父亲写淮王鱼,童文和对淮王鱼有着很深的感情。然而他发现,淮王鱼越来越少了,乃至有段时期根本发现不了,濒临灭绝。“淮河污染太严重了,我们有责任保护她!”童文和感到一个艺术工作者、同时作为淮南市政协常委,有责任为淮王鱼去呼吁。于是,在政协会议上,他总是提议保护母亲河,总是呼吁老百姓不要捕杀淮王鱼。

淮王鱼越来越少见了,他决定用自己的笔去描绘,通过反复探索,他创作了数百幅风格各异的淮王鱼图。不论应邀走到哪里,他首先画的就是淮王鱼。经过多年观察揣摩,笔下的淮王鱼栩栩如生、神形皆备,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其灵动逼真不仅让老百姓想为之收藏,也唤醒了其保护其悲悯之心。在画淮王鱼上,他的风格独特,远远超过祖父,他的创作深受艺术界关注,清华大学教授陶如让先生看后题词:“画淮王鱼创始人童文和”,安徽省原人大副主任郑锐生前看到他的作品,很是激动,挥毫题写:“画淮王鱼第一人。”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也特此在中国电影新闻纪录片报道了淮王鱼与他的抽象作品。

D

为人师 为人父

童文和的艺术之路宽广,也取得突出成就。早在1983年,他的卵石烤画、水沙山水画、陶瓷蚊香炉分别获得国家、省轻工业部发明奖,受到安徽广播电台、《安徽日报》报道。1984年,梅花扇雕塑《客梅迎晓月》获得中国文联、煤炭部颁发的 “鲁迅奖”。1985年,雕塑《刘安做豆腐》扇面,获得“中国黄山工艺美术博览会创作奖”。1997年,国画《远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2002年,被特邀为张学良百年寿辰塑像。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作品《鱼水情深》被毛岸青、邵华、毛新宇收藏。

童文和为人正派,不善言辞但不少话语里都透露着人生的道理,他长期担任过美术老师,强调真实强调为人,他常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生态。担任着中华爱心书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书画社理事、中国雕塑家专业委员会理事、清华大学校友会安徽分会理事,淮南市政协常委、淮南市淮硖书画院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童文和,在孩子们眼里则是和蔼慈祥的父亲,他不批评孩子们,而是言行去引导。儿子合工大毕业后,虽然没有从事书画创作,但工作出色;儿媳研究生毕业,还在努力学习,考取律师证、会计证……一有时间她就看书,不断上进。侄子受童文和影响,走上了创作之路,而且成就不俗。

童文和关心社会,西部扶贫、汶川地震时,他积极奔走,筹得四十七万善款,奉献了一片爱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