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精神病”是“亲情课”也是“法律课”
“几个月去单位一次” 即使吹牛也应有代价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几个月去单位一次” 即使吹牛也应有代价

□陈广江
 

“月入7000元,几个月才去单位一次,其他时间自由支配。”近日,网曝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该截图是一名女网友与自称陕西省黄陵县安监局职工梁海宁的聊天记录。(4月14日《华商报》)

“几个月去单位一次”、“每个月7000多元的工资”、“不是人人能享受到”…… 安监局职工聊天记录让人浮想联翩。事件已经给政府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不应不了了之。黄陵县安监局不能仅仅拿“我们也有规章制度”、“工资不可能有7000元”等来回应质疑,规章制度能否落实、工资之外有没有其他收入、是否有个别人搞特殊等问题,恰恰是网友质疑的焦点。对照聊天记录“顺藤摸瓜”,一查便知,公开相关数据才更有说服力。未经调查,就一口咬定聊天信息“不属实”,如何服众?

当然,质疑只是质疑,并不代表真相。事实上,完全还有另一种可能:安监局职工在和女网友聊天时,或为显示优越感,或出于虚荣心,或另有所图,吹了牛皮,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体制内的特权者。因事关公共利益,所以一方面,女网友把私人聊天记录公之于众的做法无可厚非;另一对方面,即使当事人在无中生有瞎吹牛也应付出代价。

公职人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和效仿对象,理应谨言慎行,给社会树立榜样。炫耀或夸大体制内福利待遇,以享受不正当特权为荣,是一种“自黑”行为,应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倘若真如聊天记录所说拿高薪、不干活,则涉嫌腐败,相关部门应介入。

不管聊天记录是否属实、有多少属实,本次事件至少说明,在一些基层公职人员心中特权意识依旧根深蒂固,一不小心甚至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深深刺痛着社会敏感的神经。吹牛也要“上税”,公职人员且行且珍惜。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