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卿的泥塑人生
2016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民间技艺的守望与传承,淮北泥塑传承人——
李正卿的泥塑人生
耳濡目染,“泡”出的泥塑传承人
 

李正卿热衷于泥塑创作,既因为耳濡目染,又出于内心的喜爱。

1937年,李正卿出生于临涣镇四里村井营孜庄,那时,包括祖父和父亲,家族里的上几辈人都在从事庙塑创作,技艺精湛,学徒遍布江淮大地。

小时候,李正卿经常“泡”在父亲身边,学习泥塑和扎纸、书画、刻印,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功底。初中毕业后,他成为濉溪县剧团的一名舞美设计,但并未将这项祖传手艺荒废,而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精益求精,创作出大量在淮北及周边地区屡获奖项的作品,剧团演出用的很多道具也出自他的手笔。

2014年6月,安徽省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正卿作为淮北泥塑传承人榜上有名。

泥塑制造,处处见真功夫

做泥塑的泥,不是普通一般泥就行,需要地面两米以下的黄胶泥,这种泥质细、杂质少比较纯、干燥后不容易出现裂痕,就是为了寻找这种泥土, 李正卿最常去的是土方施工工地,遇到合适的土就装进袋子里带回家。要是量大,就喊来家人运回家。 泥土运回家后,首要先晒干,接着泡在缸里,随后搅拌成浆,再加上撕得透亮的棉花,用脚使劲踩踏匀后,用手去揉。像和面一样,等到泥醒透后再揉。多次揉搓后才能使用。

做泥塑,首先按需做小样,在按照比例放大,小样完成定型后,就可以着手在骨架上缠扎草绳或稻草,缠草的作用一是给泥的收缩留余地,二是减轻重量。接着用粗泥在骨架上堆砌出作品的雏形,为细泥做基础,粗厚的地方要多次敷泥,伸出体外的肢体或飘逸的衣襟处要设置支撑,宽袍大袖要用稻草或麻拉成泥条缠上去,以防止下坠或断裂。

在粗泥干到用手指按觉得比较硬(要把握火候不可太硬)时就上细泥了,让其跟粗泥同步收缩少出裂痕,修补裂痕砂礓做成细粉末,再加少量石膏粉同砸好细胶泥和硬块,按需搓成细条用力塞进裂缝,干后磨光即成。很小的裂纹就用调和的腻子一次抹平即可;颜料用国画色,能保存数十年不褪色。

泥塑工具既简单又特殊,多为按需用竹木自制的,如木棒、木锤、木齿、刀等大型工具均用枣木、棠梨木刻制;细小部的雕刻工具就用竹子刻制的竹刀、竹铲和竹锥等。工具的精巧与否往往体现出制造水平,不可轻视。

最后就是磨光上彩,一般民间泥塑多为彩塑。较大体型的作品,磨光后首先要用洋干漆或熟桐油进行封闭,然后贴棉纸做底色;较小的作品用蛋清调铅粉刷上去,这样使作品更光鲜。

后继乏人,想学随时免费教

李正卿的工作室,位于濉溪老城的前大街,石板街的尽头,名曰“淮北民间艺术研究院民间泥塑传承基地”。

泥塑传承基地曾是李正卿的住处,为了方便“授业解惑”,他说服家人,将住处改造成工作室,自己搬至他处居住。

1995年,李正卿光荣退休,有了更多时间钻研泥塑,前前后后带了3个徒弟和无数泥塑爱好者。

“其中一个徒弟有很好的美术功底,悟性高,上手快。可他到淮南上班后,就没太多时间搞泥塑了。”李正卿告诉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虽然子女们都很优秀,可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如今,在他手中尚未发扬光大的泥塑技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

“构思了很多大型作品,可精力和体力却跟不上了,只能做这些小物件,不服老是不行啊。”“泥塑李”说,他已经80岁高龄,如何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北泥塑技艺传承下去,是他眼下最大的牵挂。

获悉泥塑大师冯德香去世后,李正卿有了更多担忧:冯德香共收过4个徒弟,他们纸扎手艺学得都很好,可惜泥塑手艺均不精湛,基本算是失传了。如今,他的徒弟中,也尚无能具备出师水平之人。“我就盼望着,能尽快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泥塑能手,把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李正卿说,只要有人想学,他随时免费教。

政府助力,弘扬泥塑技艺

李正卿的工作室里,摆满了饱含他多年心血的数百件作品。其中,有他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创作的系列作品《伟大胜利》,纪念淮海战役胜利64周年创作的系列作品《支前》,还有汇聚抚琴《广陵散》的嵇康、饮酒佯狂的刘伶等人的《竹林七贤》……件件作品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说,经常有人登门高价求购,但他认为这些作品凝聚了他几十年的心血,应该能为后人留点念想,均予以婉言拒绝。

这些作品旁,还摆放着一些稚气未脱的半成品,有小猫小狗,还有大头娃娃“红领巾”。李正卿介绍,常有学生慕名前来,这些半成品都是他们的“杰作”。“泥塑看起来简单,但即使有美学功底,没个三五年也很难出师。要想学到手,就得长年累月地努力下去。”

近年来,为了将淮北泥塑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发扬光大,让这项绵延千年的古老艺术传承下去,淮北市各级文化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宣传、推介,淮北大型活动也多次将李正卿请到活动现场。周边地区的多所高校和小学也发动师生,定期到传承基地接受李正卿的教学。

濉溪县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就帮助李正卿从省里争取到10万元非遗项目专项保护资金。为了向淮北泥塑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濉溪县文体中心也专门为其预留了一块场地。此外,濉溪县民俗馆,也能为他提供一个兼具展览、教学功能的展馆。

□肖干 记者 志强 文/图

泥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构思好素材,经巧手加工,就能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在淮北市众多民间技艺中,泥塑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而李正卿绝对算得上是泥塑界的名人——因其创作的泥塑作品惟妙惟肖,寓意深刻,李正卿被尊称为“泥塑李”。

李正卿的作品

李正卿的作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