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基业长青
三个坚守说徽商
徽商精神的历史 叙述与当代重构
3上一篇 2016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徽商精神的历史 叙述与当代重构
□ 孔金
 

徽商是一个响亮的历史名词,透过重重的历史迷雾,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徽商们徒步于山野小道、叫卖于大街小巷、诵读于深宅大院,看到了他们的艰辛、执着和失落。徽商精神实质就是爱国和谐、敢为人先、艰苦创业、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贾而好儒。“徽骆驼”“绩溪牛”是对徽商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神的美称。徽商的成功既是他们讲究商业谋略和智慧的结果,又是他们把实践儒学经义作为商业经营的自觉追求,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观念。

古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区,处于“楚头吴尾”,川谷崎岖,山高林密,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徽州山多田少,收成甚微,人口增长后便无法生存,外出经商成为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徽州人将山里土产如木材、茶叶、石料等运到一个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大市场——长江三角洲,返程时带回丝绸、百货等,获得丰厚可观的利润。胡适先生曾因此说过:“徽州地区全是山地……山地十分贫瘠,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约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了。所以我们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况下,为着生存,就只有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经商。因而几千年来,我们徽州人就注定的成为生意人了。”随着市场的扩大,更多的农贸产品如淮盐、药材、瓷器以及文房四宝等也成为他们贩运的商品。靠着不怕吃苦、勇于开拓的精神,徽商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也成为当时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

徽商的崛起有着主客观的原因。首先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徽州自古就是“盐邑地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口”,必然是“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徽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走上经商这一谋生之路。当代安徽人挑战和机遇并存,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其次是徽商以朱熹后代自居,受朱熹思想言论影响甚深。徽商们为适应当时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自身生存的利益出发,创新性地把儒家精神的仁义、诚信、忠恕理念引入商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如今在绩溪胡雪岩故居,仍然能看到这样的铮铮话语:“徽商四德:一货真;二价实;三热诚;四守信。”再次是徽商在经营活动中,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这种品质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如道光年间,黟县商人胡荣在江西吴城经营了五十多年,童叟不欺,声名远扬;第三是受儒家哲学的影响,“贾而好儒”的特点被徽商展现得淋漓尽致。清代徽商江春,担任盐业总商长达40余年,始终喜作诗书,老而归儒,广交天下儒家名流,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与乾隆皇帝成为文友,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最后是徽商成功后,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反哺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如设立书院、慈善公益、捐资助学、兴修水利、治救灾荒、著书立说等,同时也间接地宣扬徽商的精神存在。

徽州商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这种诚实经营、义利并举的文化价值观源于浓厚的儒家气息,是儒家思想在经济上的体现。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转型,徽商文化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慢慢地走向了衰落。

徽商文化虽然具有地域性,但它所凝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仍具有普遍意义。当今安徽着实需要前人那样的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诚信为本、生财有道和重德尊儒的精神,安徽的崛起,需要我们把徽商精神所依托的地域文化、历史底蕴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资源和推动力,在“调转促”中重构类似“徽骆驼”“绩溪牛”的徽商精神,营造积极进取、以诚待人、义行天下、合志同方的道德氛围,把徽商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更好地转化为现代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让“徽元素”永放光彩,使新徽商助力安徽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