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百鹿尊
织绣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艺术动态
历史尘埃中的潘学固
名家书信收藏乐趣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历史尘埃中的潘学固

□ 杨园园
潘学固作品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不少才华横溢卓有成就之人,可惜不少人因为宣传不够,被历史尘埃所掩盖。潘学固便是其中一位,惜乎他还没有黄叶村幸运,能够身后名显。

潘学固(1893~1982),名重,别署无量山农,安徽桐城人。他出身于一个翰墨世家,伯父潘陛有“江南才子”之誉,父亲潘淇的草书很是精妙。潘学固幼承家学,一方面诵读古文诗词,另一方面临池习书。他的书法之路从欧、颜楷书入手,继而广涉历代碑帖。游溯一番后,他对二王法帖爱不释手,勤学苦练。16岁时开始治印,初法南通印人丁尚庾,继而对邓石如、吴让之和黄牧甫的篆刻风格发生浓郁兴趣,作品有淳朴意趣,深有造诣。

潘学固为谋生,进入仕途,供职于安徽省政府。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中,又在怀宁试创实业。抗日战争时,在四川松潘创办中华金矿公司。虽然忙碌,但书法篆刻一直坚持。 “困时书为枕、饥来墨加餐”,这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是一种漂泊,一种执着。定居上海后,生活得以安定,他便潜心艺术。

定居后,潘学固对孙过庭的《书谱》非常折服,将理论用于自己的书法实践,深得奥秘,作书心手合一,形成刚柔相济、体态万千的“神仙书”。他的书法篆刻,朴茂多姿,被誉为“安徽自邓石如后,此人为一绝”。

1960年,潘学固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员,任书法组长。第二年,与沈尹默等筹建上海市书法金石研究会。他淡泊名利,平生都交与书法篆刻艺术,晚年对《书谱》的补遗工作,以及对濒临佚亡的“飞白体”的研究,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飞白体”又名“飞帛”,相传是东汉大书法家蔡邕从工匠用大笤帚蘸石灰水粉刷墙壁得到启发而创造的一种书体,唐代最兴,宋、元、明、清历代传习,但到近现代濒临佚亡。潘学固在晚年夜以继日遍寻古籍、冥思苦想后,以柔韧性较强的藤笔,写出了他理想中的飞白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