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徽商精神 丰富精神家园
崇文重教的文化态度 乐善好施的感恩情怀
盐茶精神润儒商
下一篇4 2016年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承徽商精神 丰富精神家园

□ 罗培宇
 

“徽商精神”是指古代徽州商人为社会所普遍认可和称道的思想意识、道德风范和价值取向。“徽商精神”是安徽地方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古代徽商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徽商精神”,可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历史文化支持。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东晋时期开始萌芽,宋唐时期逐渐成长,明清时期兴盛一时,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远到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等地从事商贸活动,“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由于徽商对文化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们大多表现贾而好儒,并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因此在其长期的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敬业、诚信、和谐、尚学、进取、礼义、勤俭等优良传统为精髓的“徽商精神”。

“徽商精神”的精华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契合,有益于深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对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值得提炼传承和弘扬。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炼和传承“徽商精神”。

一、传承徽商赴国急难的爱国精神。明朝建立之初,在北方边境驻扎重兵,抵御漠北蒙古残余势力入犯。为解决军粮问题,明政府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巩固边防。徽商就这样兴盛起来。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二、传承徽商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清代徽州商人詹谷在崇明岛替江湾某业主主持商务,时值业主年老返乡,詹谷克难排险,苦心经营。其后业主之子来到崇明岛接摊承业,詹谷将历年出入账簿尽数交还。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传承徽商重仁重义的诚信精神。徽商在经营理念上讲道义、重诚信,把儒家诚、信、仁、义伦理精神活用到经商实践中。徽商成功地将儒家做人之道,嬗变为“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重”的经商之道,融入品牌价值之中。徽商诚信精神主要体现在:崇尚信义,诚信服人。徽商坚持以诚实守信来赚取正当的商业财富;宁可失利,不愿失义。在义、利不可两全时,坚持舍利取义;注重质量,提高信誉。徽商讲求货真价实,确保商业信誉。徽州商人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是徽商“诚信”风格得以彰显的典范。

四、传承徽商团结奉献的友善精神。徽商坚持团结互助,他们执著追求和谐人际关系,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