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
一名读初二的孩子在做完假期作业后想帮家里做点家务,于是把妈妈泡好的衣服抹上肥皂搓洗干净晾好,然后又准备淘米做饭。这时父母回来,一看洗的衣服生气地说:“没事干,做这些没用的事比谁都积极,就是不知道写作业……”当天,孩子写了“做家务挨顿骂”的日记,结尾叹道:“我知道爸妈希望我成绩好,可是也应该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务,免除了孩子应当承担的一切家务劳动,以至于读小学的少年不会剥鸡蛋、系鞋带,读大学的成人不能自理生活,甚至不会削水果皮。一些高校大学生宿舍请保姆热也正在升温。也曾有一大学生因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被迫退学。难怪人们要忧虑:在家靠父母,在校请保姆,走上社会怎么办?
孩子并非生性懒惰、游手好闲。他们总希望通过家务劳动走近生活,沟通与父母的感情。但如同上面那个孩子好心做好事往往得不到父母的赞许,而受到不许干这不许干那的责骂,以便“一心只读数理化,考试得高分”。家长的这种做法,与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
素质教育着重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诸多能力的提高,也非课堂教学一途,需要社会家庭的协同动作,鼓励孩子多参与劳动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课。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就有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立法规定。因为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相关,即孩子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所以,家教中素质教育就应从家务劳动入手,鼓励孩子主动体验劳作的辛苦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