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60年 看合肥公交巨变
2016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从“货改客”到BRT
回眸60年 看合肥公交巨变

□ 李克武 吴琼 记者 李尚辉 文/图
合肥公交瑶海停保场夜景
1956年2月1日,合肥公交首辆营运公交车上线服务
合肥公交第一批4位女驾驶员
上世纪80年代,位于老博物馆的2路公交车首末站启用
1990年前后的合肥公交二公司
2014年,智能公交二期建设进展提速,服务乘客出行
岛式站台配有自动扶梯
全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18路2010年1月23日上线
 

1956年2月,在合肥公交成立之初,合肥城区正式开通了公交车,尽管当时只有1条线、7台车(用进口货车改装成的铁木结构车辆),但它却是当时安徽第一街“长江路”上的一大亮点。

60年栉风沐雨,合肥公交已经发展成为合肥市民出行的首选,它以便捷的线网和贴心的服务,贯穿于合肥百姓的生活,像一条永不停歇的纽带,成为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

A 从“零”到“有路就有公交”

1956年2月,合肥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之后,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从1956年到1978年的22年间,合肥公交也仅开辟了15条运营线路。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纳入到民生工程,掀开了合肥公交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2008年,是合肥公交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开启了合肥公交发展的新征程,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公交车数、线路条数、线路总长、日客运量等重要指标不断攀升,基本实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的发展目标,更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出行要求。

截至2015年底,公交车保有量增加到4000多辆,公交线路增加到170多条,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80万人次。

B 智能公交开启合肥公交新时代

60年来,合肥公交车辆配置不断更新换代,车辆档次不断上升,先后引进和使用了快速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空调公交车以及双层巴士等低能耗、低排放车辆。

同时,场站建设也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精的历程跨越。截至2015年12月底,已建成投用停保场共8座,总停保面积605108平方米。首末站建设方面,目前共有首末站点156个,总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

近年来,合肥公交积极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建成集营运调度、视频监控、抢修调度、服务热线于一体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对全部公交车辆进行GPS监控和智能化调度;推出“掌上公交”,提供免费WiFi,向乘客提供公交服务信息短信告知与查询系统,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出行。

C 2018年底,乘公交或将不再拥挤

2013年1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提升道路运输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合肥市位列其中。

根据规划,至2018年底,合肥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0%,规划240条公交线路,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2公里、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下降至90%;绿色公交车辆达到2700标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0%;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率达85%;主次干道增设站台2400个,同时设立电子站牌800个……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