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自杀”恶作剧透支公共资源
微声音
“男女生分区就餐” 是一种教育暴力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男女生分区就餐” 是一种教育暴力

□汪昌莲
 

近日,有读者反映,陕西省神木县中学在学校食堂分别设立了男生就餐区和女生就餐区,严格禁止男女学生在吃饭时“混坐”,一经发现会遭到巡查老师的训斥。记者核实了解,该项措施已经实施数月,校方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早恋,且效果显著。(1月27日《华商报》)

出于品德教育的需要,学校出台一些规定,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规定太多,管得太死,对学生的成长未必是好事。特别是一些限制学生人身自由和个性发挥的雷人校规,明显越过了学校教育的边界——肆无忌惮的教育权力,竟然入侵到了学生的私权领域。这对学生不是一种教导,而是一种伤害。

多地“雷人”校规引发网友热议。例如成都一所中学规定,对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交往距离小于50厘米的,老师会提出批评。佛山一所中学也要求,男女生“不能一对一独玩”,“男女生不得借故互献殷勤”。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除了自己的家人,就是自己的同学了。同学之间没有“代沟”,只要不影响学习,男女生正常交往,学校凭什么拿规定去禁止?

至于男女生分区就餐,将男生和女生视为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更是让学生难以接受。众所周知,学校作出这些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早恋。问题是,男女生正常的交往,并不是引发早恋的主要诱因。不可否认,早恋与学生的个人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与学校心理疏导机制的缺位和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脱不了干系。相反,学校强行将男女生拉开距离,可能会激发出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与异性同学“零距离接触”的原始冲动。

其实,校规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特别是各地雷人校规频现,暴露出一些学校已经患上了“校规依赖症”。其实,男女生分区就餐,也是一种教育暴力,当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警醒与反思。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