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有消费、收藏、投资几大块。长期以来,一直在炒作收藏与投资,乃至产生了书画交易的畸形市场和畸形心态。其实,书画引入“消费”,走大众化消费市场或许是面临之路。
矛盾的2015,面临调整的2016
2015年的艺术品市场可以用“矛盾”一词来形容。春秋两季拍卖中出现了6件成交过亿的拍品,其中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拍出了2.79亿元。但另一方面,许多艺术家作品却难以出手,曾经热闹的中小拍卖行也面临困境,有的甚至连春秋两场拍卖都撑不下去。
还有一个矛盾的现象是,国内艺术家作品价格“断崖”,而一些大卖家则到海外去买艺术品,王健林、王中军、刘益谦,他们去买毕加索、买莫迪利亚尼,世界第二个艺术品高价《裸女》,10.84亿元的价格是中国买家创造的。
2015年开始,经济下行和礼品市场收缩带来显性影响格外明显。以书画为例,很多画家手里原有大批订单,乃至应酬着画都忙不过来。进入2016年,他们完成订单后就没有了。许多画廊和画店突然进入歇业状态,或者改变经营思路,这种现象全国普遍存在。
艺术品市场将如何走向?带有学术性、创作精神的艺术精品仍然值得收藏,并且难以收藏,而大多数艺术品则面临市场的选择与淘汰。“虽然‘亿元时代’、‘千万时代’让人心动,但国内拍品均价是3万元。”业内人士介绍。
书画应引入“消费”概念
2015年,星报艺术中心一直在以各种形式做书画市场的推广。“社会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买字画就是为了收藏和投资,于是买家带着极大的希望值来购买,逮个画家就炒作。”星报艺术中心负责人周玉冰坦言,“有多少人能算得上‘家’?全国几十万书画大军中,值得投资的不过10%,值得收藏的不过20%,大多数人的作品只适合消费。消费不同于投资,书画消费就像衣服消费一样,几百元上千元一件,买回去用一段时间就更换。”
“当下,许多书画家心态摆不正。”周玉冰介绍,有的书画家根本没市场,作品到处送人,笔会上收不住笔,但别人为他培育市场,挂个千把元一幅,他不接受,把自己与市场成熟的书画家相比。
“十字绣是个很好的例子,平民价格走进千家万户。”书画应大力引入“消费”概念,值得收藏的收藏,一般性作品以大众价格买回去挂挂,“消费”一段时间就换掉。买家卖家都要坦然认可,别去指望随手一挥卖个天价,也别指望随意买个就能赚上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