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鹤鸣沈佳实习生李梦祝
记者祁琳文/图
退休后,老人们有的自己带孙辈们享受天伦之乐,有的则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但有一些老人,天生就是一副热心肠,退休后仍然闲不下来,天天忙着帮助大家。在他们看来,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他们也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
退休后,忙着服务小区居民
在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三村生活小区,有一位热心的“小唐”,他是社居委政策宣传的优秀退休党员,更是一名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志愿者。
居民口中的“小唐”,其实是一位年过花甲的退休老人,原名唐国平,是原合肥市东市区劳动服务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2012年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现担任凤阳三村6栋的楼长。
凤阳三村生活小区自从2014年老旧小区整治后,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老旧小区居民多为老人,一些水电故障问题也是经常发生。由于原来在单位中就从事建筑和装修的工作,退休后的唐师傅主动担任志愿者,义务修理小区的楼道灯,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处理家中的水电问题。
作为楼长,唐师傅也是小区管理的参与者,前段时间小区6栋的一棵大树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唐师傅及时发现并征求居民意见,与社居委联合解决,排除了安全隐患,也为居民的生活留下了绿意。
此外,唐师傅经常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协助社居委开展冬季安全排除等。“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唐师傅笑道,“这句话一直在鞭策着我。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将好事一直做下去。”
为社区出份力,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热情、活力这样的字眼似乎会更多地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但记者见到已经52岁的鲁娟阿姨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这样的字眼。
“当一名社工,让我感觉自己特别的年轻、有干劲。”鲁娟阿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前是在瑶海区车站街道建设社居委上班,主要负责退管工作,这一做就是十年。这份工作做久了,还“日久生情”了。“我是2014年退休的,后来退休在家闲得慌,还是舍不得这里。隔年四月份又回来当社工,平时就是负责社区矫治这块儿的。”
据鲁阿姨介绍,因为工作原因,常常需要上门走访,去和那些“特殊”的居民交流,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去积极引导他们。这份工作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轻松,什么人都可能碰到,反而有时候还挺有压力的。去年社区里的王伟(化名),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他开搅拌车挣来的。不幸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致使一人死亡,赔了很多钱,妻子也因此和他离婚,就这样一个还算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当时,我们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立刻安排我去进行一系列的开导工作。本来好好的一个家,出现了这样的变故,任谁都吃不消。”鲁阿姨说,为了减轻他的精神压力,她常常上门去和他聊聊天,了解他最近的生活情况,虽然一开始王伟特别的抵触,但后来在慢慢的交谈中,王伟渐渐地想开了。“对,我得重新开始,不为了自己,也得为了孩子!”
“像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地去帮助、引导他们。每当看到他们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自己就感觉特别的骄傲。”平时不忙的时候,鲁阿姨还是个“潮人”,逛淘宝、自驾游样样都精通着呢!
“做这份工作久了,产生感情了,就是喜欢和老人去唠唠嗑、话话家常。”今年52岁的陈义霞阿姨,虽然已经退休,但依旧在合肥市逍遥津街道社区里当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陈阿姨退休前负责社区行政相关工作,平时和老人接触的比较多。退休后,自己闲不下来,再加上女儿在外地上班,心里也还念着这份工作,于是又回到了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陈阿姨告诉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有些老人家年纪大了,出来走动也不大方便,所以需要自己多出去跑跑,去老人家里陪老人聊聊天、话家常,有时还需要把政府下达文件中的相关信息告诉老人们。“他们老了,我们就是那些老人的‘眼睛’、‘耳朵’、‘胳膊’和‘腿’,要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照顾他们”。
社区还会定期地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把老人们聚在一起看看庐剧、徽剧,这些剧种老人们都爱看。“整天坐着,对身体也不好,像我们还会组织老人打打腰鼓,活动活动身子,老人们也乐于参加进来。”
日常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难解决的事。陈阿姨说,有些老人貌似心里明白,说自己年龄大了,就不愿意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怕麻烦他们。可却不知这种拒绝让子女们也很为难,而我们就要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
陈阿姨还记得,前些日子,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家里儿女说破了嘴想把老人接到家里住,可老人就不愿意。她就想一个人住在这,任谁来说都不搬。后来,陈阿姨在聊天中慢慢开导老人,才让老人打开心结,住到了子女的家中。
陈阿姨还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忙起来也不觉得有多累,只要能帮助到那些孤寡老人们,再累也值得。“老人们的儿女平时需要工作,陪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就需要我们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