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求职“奇葩现象” 亟需法律兜底
非常道
“无偿救人免责” 需急救技术支撑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无偿救人免责” 需急救技术支撑

□张西流
救您好商量 王恒/漫画
 

市民现场目击突发疾病等类似事件时,该不该伸出援手进行紧急救护?日前,医改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的深圳出台了相关规定:《深圳经济特区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应急事件的处置细则和责任义务进行明确:现场善意、无偿的紧急救护免责。(1月11日《新快报》)

深圳出台新规:市民无偿救人免责,首先旗帜鲜明地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了保护,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笔者看来,市民无偿救人免责,是有先决条件的,即应具备一定的急救专业技能;如果盲目施救,造成被救助者死亡等严重后果,显然有违救人的初衷。可见,看到有人突发疾病或跌倒,扶不扶、救不救,不仅是个道德选择题,更是一道技术选择题。

有关研究表明,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500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人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为此,2011年9月6日,原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明确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可见,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作出肯定的回答。一些伤害预防起步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预防老年人跌倒,从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干预;普及急救方法,也证明对减少伤害行之有效。但在我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还是个鲜为人知的“教材”。

因此,立法规定无偿救人免责,需要普及急救知识跟进,两者不可偏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