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马赛克” 是对法治的调侃
非常道
个人信息安全 不在于说的好听
微声音
辞职尽孝,有何不可?  
3上一篇 2016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辞职尽孝,有何不可?  

□斯涵涵
 

在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不足半年后,吴奇凌突然辞去公职。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他曾被视为当地的政坛新星。吴奇凌辞职的理由是:父母生病无法陪伴愧疚难当。(1月7日《中国青年报》)

孝是什么?每个人境遇不同而感受各异,它可能是赡养富足,也可能是朝夕相伴嘘寒问暖,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对于孝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比如远隔千里的吴奇凌,年老体弱的父母病重,手术都不能陪伴在侧,这是多么深的隐痛?

有人认为博士任副县长,学非所用,收入不高才辞职;也有人说他明明找好了更佳的出路,却偏偏要拿尽孝做幌子。 一直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以事业论成败主宰了我们的惯有思维模式,而回报社会的宏大主旨也让我们将亲情、孝顺之类的平凡愿望压诸于后。一些人更习惯于用有色眼镜来解读他人的动机和目的,一些网友的激愤之语颇具代表性。殊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一大憾事,抓紧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尽其所能让父母安度晚年,避免以后泪流满面的愧疚与遗憾,辞职尽孝,有何不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体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因子,如果有更多的人像其一样,从旧有的模式中勇敢地跳出来,追寻适合自己也便于孝顺的生活模式,用更心仪的方法既证明自己,也孝顺父母,服务社会,愉悦感充溢在自己和周遭人群之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又何尝不是对人类的回馈和贡献呢?

在仕途看好和“孝顺双亲”之间,在张扬个性和社会共性共存之际,重视亲情、追求自我的生活态度已然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健康发展的民主国家需要这种互补,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发展也当包容这种“生物多样性”。 吴奇凌之所以能在网络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说明在亲情和事业之间,在小家和国家之间其实还有更多的别样的契合点,有时候不过是需要我们转过身来,换一种角度,平和看待,围绕我们身边的亲情、爱情、家庭以及太多的“得与失”——放弃什么,追寻什么,往往就在我们双手的一握一松之间,也在于社会的苛责与宽容之间。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