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马赛克” 是对法治的调侃
非常道
个人信息安全 不在于说的好听
微声音
辞职尽孝,有何不可?  
下一篇4 2016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史上最美马赛克” 是对法治的调侃

□戴先任
 

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博1月6日发布消息,16时40分,被抢的五岁女童安全回到太和县。三名嫌疑人也被带回。因为上午发布的嫌疑人照片未做处理,引发某些群众不适,下午照片特别给三嫌疑人面部做了马赛克处理。(1月7日观察者网)

犯罪嫌疑人未经定罪,在视频与照片中,给其打上马赛克,就是对其尊严与权利的保护,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将其面部特征完全暴露于世人面前,容易给人未审先定罪的感觉,有违法治精神。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打马赛克,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按照《刑法》“未经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的规定,给犯罪嫌疑人打上马赛克,是尊重嫌疑人权利,尊重法治。

看国内的媒体,是否给犯罪嫌疑人打马赛克,普遍显得比较随意,就如央视,有的犯罪嫌疑人会打上马赛克,但有些又不会打,如柯震东吸毒事件,柯震东的面部被打上了马赛克,而薛蛮子嫖娼事件,薛蛮子在讲述嫖娼过程时,脸部并没有打马赛克等等。央视如此,其他的媒体更不用说,很多媒体,根本就没有给犯罪嫌疑人打马赛克的习惯。

就如此次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博的表现,本来在民众反映对犯罪嫌疑人不打马赛克的不妥后,官博进行了更正,但这种更正,更像是在开玩笑,只是在三名嫌疑人的头上打上了“马赛克”三个字,面部特征则仍然清晰可见,这显然并不是真正给嫌疑人打了马赛克。

而官博此举,也似乎在暗示,嫌疑人太可恨了,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曝光,让公众记住他们丑恶的嘴脸,而这正是很多围观者的“嗜好”,当人尽皆知犯罪案件中的嫌疑人被捕后,连嫌疑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那会多没劲,如同公众的一腔愤恨无处发泄,好事者的好奇心无法得到满足。

给犯罪嫌疑人面部打马赛克,是避免舆论审判,避免对嫌疑人进行未审先判,其本身就是在进行一种普法教育,给嫌疑人打马赛克,最终也是在保护所有公众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博给嫌犯照片头上打上“马赛克”三字,其实也默认应该给犯罪嫌疑人打上马赛克才更为妥当,那就没必要玩文字游戏,这种做法,更像是在对法治的调侃,对质疑者的愚弄,与警察网官博的身份极为不符;而为数众多的网友对此跟帖“点赞”,也让人看到还亟待加强普法宣传,培厚法治土壤,让法治精神成为公众的真正信仰。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