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同病同治”,平均住院日将缩短
行智·有效
元旦小长假 全省高速事故113起
下一篇4 2016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75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今后“同病同治”,平均住院日将缩短

□ 记者 李皖婷
 

今后,我省75家县级公立医院将被纳入临床路径推广管理范畴,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昨日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到2017年底,这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医院中,70%的出院患者将能沿着临床路径,得到合理、高效、廉价的治疗。

住院:平均住院日缩短,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据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后,县级公立医院住院病例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将得到控制,实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医院住院病例均次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或增幅不超过当年度CPI指数;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同期也将降低。

到2017年底,实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降到30%,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逐步降到20元以下。

用药:药占比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

到2017年底,实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在制定临床路径表单时,医院必须控制不合理输液,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病种:每家医院选择病种不得少于50个

我省将建立新农合临床路径病种单病种付费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全部纳入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外伤、分娩除外),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医院要结合年度病种分布和本院工作实际,选择不少于50个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本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并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检查项目和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单病种双定额付费改革,即固定病人和农合支付定额。单病种付费中节约的费用原则上按照不低60%比例奖励给医务人员。

名词解释: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从2010年起,中国50家医院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112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实现“同病同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