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动态
新水墨为何受冷遇?
《新徽派美术12家》台历出版发行
藏石赏石有窍门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水墨为何受冷遇?

□ 周良
恽寿平作品
 

随着国内拍卖三大巨头嘉德、保利、匡时秋拍相继落下帷幕,从2015年国内秋拍书画成交数据来看,国内艺术品市场在经过两三年的“腰斩”调整后,行情目前仍处于筑底阶段,买家逐步回归理性,尽管有亿元拍品出现,市场人气尚可,但总体成交依旧不见有大的起色,行情真正转暖还有待时日。

近现代书画热情不减

古书画在经过一段的低迷后,2015年的著名拍卖会上,精品数量有限,拍价不温不火。嘉德“大观”夜场的古书画专场,总成交1.7亿元,成交率72%,董其昌《疏林茅屋图》以6900万元拍出,刷新画家个人纪录。石涛的《双骥图》3200万元成交。保利秋拍“古代书画夜场”2.43亿元,成交率87%,文征明《杂咏诗卷》8165万元,沈周《溪山深秀图》2760万元。匡时秋拍“澄道”夜场总成交2.45亿元,清赫奕《烟树山亭》2553万元,恽寿平《艳秋图》1610万元。

这一两年,古书画拍卖能超出5000万元的凤毛麟角,呈现走低趋势。主要原因是古书画拍品真假难辨。今年秋拍中,古书画的赝品依然不少,特别是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等,赝品盛行,让许多人选择回避。

近现代书画则表现抢眼,2015年,李可染和潘天寿两位近现代书画大师分别创出高价,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创秋拍新高,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在春拍中创下2.79亿元的天价。

近现代书画为何在秋拍中人气颇旺?关键原因是近现代书画具有“存量大、时代近、真伪相对易辨”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齐白石、黄宾虹、黄胄、李可染画作拍场上赝品也充斥泛滥,买家应有清醒认识。

当代书画、新水墨冷遇

2015年秋拍,“当代书画”板块明显遇冷,当代书画市场活跃的名家成交价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甚至出现流拍,买家对当代书画和新水墨的关注度在减弱。

当代书画和新水墨受到冷落原因在于前两年炒作过甚,许多当代书画和水墨缺乏学术沉淀和盖棺定论,人为炒作风气浓厚。一些企业家包装书画家,所谓抢占山头,出现了盲目性。有些当代书画家,忙着完成订单,不问作品质量与内涵,导致大量劣质作品、复制作品进入市场,自然是倒了买家胃口。而有些新水墨画家传统功底不扎实,另辟蹊径,搞所谓的“新水墨”,并不被学界认可。

购买当代书画、新水墨作品应该理性,综合判断画家的社会影响、学术追求、人品以及创作精神。只有具备社会影响力、学术创作精神,品德高的画家会有一定的抗跌性,反之,一般性书画家作品不值得花钱去收藏。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