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 调查报告公布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组专家答记者问
3上一篇 2015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组专家答记者问

 

记者就“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事件中社会关注的热点、疑点问题,采访了参与事件调查的专家。

(一)如何认定事发水域出现的恶劣天气是下击暴流,而不是最初报道的龙卷风?

目前,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探测下击暴流的主要手段,岳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距事发地点50公里)观测分析显示,事发水域出现了下击暴流的三个识别特征。专家现场勘查、航拍资料和现场目击者回忆也表明,客轮倾覆水域风向符合下击暴流产生的地面直线型大风迹象。

经气象分析和实地勘察,距离“东方之星”号客轮倾覆位置北侧约8公里的老台深水码头附近,确实出现了龙卷风,此龙卷风为同一飑线天气系统下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约为当晚21时20~26分。此区域距离江岸约100米,通过对附近水域5艘船调查走访,龙卷风未影响江面,所以此龙卷风不是客轮翻沉的因素。

(二)现有技术条件下,气象部门是否能够对客轮所遭遇的下击暴流进行准确预报?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下击暴流有一定研究,由于下击暴流导致的空气辐散现象仅仅发生在离地面较近的高度范围内,只有发生在离雷达非常近的距离才能被发现,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探测下击暴流的主要手段,常规气象台站和仪器不能直接观测到。

从2004年开始,美国利用WSR-88D雷达进行了下击暴流识别和预警,结果表明:下击暴流的预警时间与其离雷达的距离有关,距离在20~45公里左右,提前预警时间为5.5分钟;在45~80公里范围内提前预警时间基本为0;小于20公里和大于80公里,则无法进行下击暴流预警。而岳阳天气雷达距事发地点50公里。

目前国内下击暴流识别业务预警算法正在研究当中。

(三)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后,是否存在掉头行驶、船长弃船逃生等问题?事件发生前,“东方之星”号客轮是否赶时间航行?

根据“东方之星”轮AIS、GPS轨迹资料,现场勘查记录及获救船员、旅客、事发水域周边船舶船员陈述,结合船舶模拟试验,证实船舶在遭遇恶劣天气时没有掉头行驶。

事发后,共有12人生还(船员6人,乘客6人),其中7人自己游上岸,5人被救上岸。经调查,船长没有在事发前弃船逃生。其逃生经过为:船舶翻沉时,船长和另外两名大副谭健、程林等船员的位置在驾驶室。船舶倾覆后,船长张顺文和谭健、程林等船员一同落水,船长在水里摸到左舷窗户钻出水面,随后顺流游上左岸。

客轮原定6月2日早上8时抵达荆州,但荆州接载乘客出游的客车因有其他接载任务,推迟到9时30分左右才能前来接载“东方之星”号客轮游客。因此,6月1日中午客轮从赤壁出发后放慢了速度,准备第二天9时30分左右抵达荆州。所以,客轮不存在赶时间问题。

(四)为何事发时该水域其他船舶未翻沉?

2015年6月1日21:00至22:00,上行的“长航江宁”轮、“东方之星”轮与下行的“翔渝9号”航经大马洲水道时,均突遇暴风雨袭击。由于“长航江宁”轮和“翔渝9号”抗风能力远远高于“东方之星”轮,所以这两艘船舶没有翻沉。

基于“东方之星”轮的实际状况,经试验和计算,该轮遭遇21.5m/s (9级)以上横风或在32m/s瞬时风(11级以上),风舷角大于21.1度、小于156.6度时就会倾覆。因此,“东方之星”轮抗风压倾覆能力不足以抵抗所遭遇的极端恶劣天气。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